跳转至内容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Cerulean)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我的精神家园

洪

洪奕文

@洪奕文
关于
帖子
10
主题
0
分享
0
群组
0
粉丝
0
关注
0

帖子

最新 最佳 有争议的

  • 2025年暑假行走作文
    洪 洪奕文

    我参加了两段行走,反馈字数加起来有一万多,但是我觉得都离不开一个中心主题:人性的光辉,或者说人为了一个目标能做出的努力。有些努力是为了掩蔽,扭曲事实但我们行走中的大部分都是为了让人类,作为一个群体能过更好的日子。

    首先,是个人的努力。在这里,杨慎的努力是我认为最为显著的。我很早就对李白苏轼有所了解,但据说与他们齐平的扬慎我却只从遥岑楼书院学习到。扬慎做官性格直率,看见他认为不对的事就会不顾一切的指出来。这样的代价就是很容易得罪皇帝。大礼仪事件让他被贬到云南,在这里过了三十六年。在这段时间他创造了许多诗篇,诗中表达了他被流放的孤寂,诗风沉郁苍劲,但他却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对杨慎来说,他的目标就是帮助国家,看到皇帝做错了事就不惜任何代价指出他。最终变得默默无闻,但是他尽自己能力达成了目标。

    另一位带着人性的光辉的人,设计了精美绝伦的楠园。他就是陈从周先生。一进园门,黑白的墙与碧翠的竹子映入眼帘,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一幅画。耳边有阵阵的鸟鸣声,徐徐清风抚摸这你的脸。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的让人不自觉的感受到一种自然的放松和安宁。这正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中有不同的门,每一个都有不同的风景。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树,假山,水。连脚下的砖都是刻意的。樊老师说“每一个砖都是平的,让你随时可以停下,感受自然的风景”谁能想到,在陈从周先生设计这个的时候,他刚刚经历了中度脑梗,医生建议他在家里多休息几天,但是陈从周先生却以身体的健康作为代价坚持设计完这个院子。

    除此之外,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团体的努力。先从我们自己开始。我们从诺顿古镇下山准备走的时,遇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前面的路被大小不一的石头堵住了。这些石头来源于山上,由雨水冲刷导致碎石掉落下来,完全把路封住了。其他的小面包车能直接避开了这些碎石,但笨拙的大卡车是不可能避开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这些石头移开。可是个过程却困难重重。这么重的石头6个人一起搬也搬不动。这时候,我们只能临时发挥。我们找来了一根长的枝条。把一头塞在石头底下,另一头翘起来,这不就能利用杠杆原理把石头抬起来吗?但事与愿违 ,首先很难。好不容易把棍子塞到石头底下,用力使劲的时候,棍子居然断了。最后我们一些人用新的棍子把石头翘起来一个缝。一批人找了些碎石把石头移开。像我这些帮不上忙的人也站在旁边,警惕新掉下来的碎石。客服了重重困难,这块大石头移开了路。

    最具有人性的光辉的人莫过于军人了。我们去了昆明市博物。在博物馆中飞虎队的展览里,樊老师谈到了英雄的定义,他说像陈纳的人德援助中国是为了理想。而有些人就是为了这一笔金钱,但是,这不是一个让我们降低对他们的尊敬的理由。不管为了什么理由,这些战士去在参加抗日战争就是冒着牺牲生命的风险。即使他们是为了钱,再多的钱也没有一条生命重要。在这个展厅里我最喜欢的文物是一份飞虎对战士的亲人给他写的信。心中并没有任何华丽的语言,只是像日常聊天一样的。信中人问飞虎队战士那里天气怎么样?他有没有钱?并且提到了他们贷款了很多钱。日本偷袭珍珠港是美国战士。为了报酬并且帮助中国不惜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远离亲人,。都是为了他们的共同目标:抗战。

    不仅如此,这份光辉常常体现在一个靠数民族的团。独龙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位于中缅边境,里任何城市非常遥远。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活,这些人们花费了巨大的时间,钱,和人力,客服了种种困难才修通了路。他们花这个精力,不为了别的只是为了让他们的后代过上更好的日子。这验证了人类为了达成他们的目标愿意做出一切努力。

    说起独龙族,我们在那看到了一位纹过面的老奶奶,我在学校中文课中做过一个关于独龙族的PPT。那里我查过当地的纹面过程,女孩18岁时候就会用针刺入自己的脸上,再把颜料灌进去。这个过程不会使用麻药,所以非常疼。问老奶奶为什么纹面(我没查到资料),她说,这是他们的文化。他们的目标是流传这个快消失的文化,纹面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这跟我们过年吃年夜饭,端午节赛龙舟一个道理,都是为了传承文化。非常热情,反复的叫我们路上注意安全。我走之前我偷窥了一眼老奶奶的房子,发现极其简陋。在这种情况下她任然关心我们,这反映出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朴实。
    虽然独龙族的人生活的很穷苦,但跟旁边的缅甸比条件算好的。我们的司机说他曾经是拉货到缅甸边境的。整一条路都是很颠的石头路。到了那里,他会把货通过铁丝网的送送到点边境。在那里,接货的人会徒步40km,到他们那里的村子在重新卖出这些货物,来回一次可以赚几倍的钱。40公里的路想想就累。这些人为了几百块钱,愿意走这么长的山路再次强调了人们为了他们的目标愿意做出的事。

    人性的光辉也体现在茶马古道上,为了登顶我们爬了接近3个小时。爬的过程中,我们看的风景都是附近荒漠的村庄。以及大片的玉米地呀。苦瓜地。唯一的生物还有旁边零散的小鸡。但当我仔细想,我们的整个行程虽然是为了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让我们亲身体验古人用过,造过。然而,我们参观的地方大多不是博物馆就是精心保护的历史遗迹。这些地方并不能真正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今天走的茶马古道就不一样了。我们之前大部分路程都是用车子开过的。而古代当时是没有车子的。唐朝时期人们如果想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必须要用马。这听起来轻松多了,但是他们带的马不是给人骑的,马是用来拉货物的,人是要一边牵着拉一边在旁边走。就是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我们现在觉得路有多么难走,多么痛苦,对古人来说。已经是很好的条件了,当时说不定比现在还差。因为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帮你铺好的楼梯。想一想,唐朝时期人们每次想要从云南到西藏必须要做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徒步。他们当时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什么?其实就是为了交易。云南盛产茶,而西藏的人需要茶叶来缓解他们吃饭的油腻。同时西藏盛产马,而中原打仗时特别需要马。就这样一来一往,得到的货物对古人来说走几步山路又没什么大不了的。对于这些商人来而言,做生意是他们的目标,而走这些山路只是达成他们的目标的一小部分。

    最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我们去西南联大的原址的时候。我看预习材料的时候就发现,当时的情况是极其简陋的。但是今天我才意识到当时的情况到底有多糟糕。屋顶是漏水的,上课的时候就会有水滴在教授的衣服上。况且这里并不安全。上着课就会有空袭,大家要急着跑到防空洞。他们形象的把这称之为“入土为安”。这些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仍然能够坚持下来,说明他们真心喜欢学习。樊老师说这一批学生出了很多有名的学士,我觉得这是有直接关联的。那些没有坚强的意志或没有那么喜欢学习的人是不可能来这个学校的。在校园门前的石碑上刻着“所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意思为,好的大学并不需要好的楼房环境,而是需要好的老师。这让我感叹,要成功就要有战胜一切的意志力,就像西南联大的学生老师们一样。

    行走的意义,就是在于发现。善意,正是人性最动人的光辉。从个人做出的改变到一个群体团结的力量,这些光辉或许不耀眼,但在会在平凡里透着温暖,在努力中藏着力量。行走的意义,就是在于发现。

    文化行走

  • 4月19日 辛弃疾讲座 & 读书小组
    洪 洪奕文

    在听这个讲座之前,我一直认为辛弃疾和陆游是差不多的,他们写的词都是关于壮志难酬,自己想要北伐收复失地但是朝廷很颓废而很悲愤的情景。但是,现在我才意识到辛弃疾与陆游完全不同。首先,陆游唯一当过的官就是一个文官,他有打仗的想法但是连上战场都没有机会(或者实力不行)。辛弃疾就不一样了,他是真正上过战场打过仗的人,与陆游思考的角度肯定不一样。其次,我认为辛弃疾写的词更深刻,他因为性格直率数次被贬,离收复失地就差一步之遥但是却没有成功,这种感觉肯定更强烈。还有,辛弃疾与陆游比起来更加乐观。他把收复失地视为一个“使命”,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他都会想办法克服。

    本周要点

  • 3月1日 李清照 & 时文讨论
    洪 洪奕文

    这次讲座的主题是李清照。我早就知道她的诗写得很好,但没想到她的背后还有这么多动人的故事。这节课让我了解到,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的父亲是新党,而她自己的父亲则是旧党。当时她本可以选择跟随丈夫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但她却毅然决定随父亲一同被贬,可见她对家庭和原则的坚持。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日常生活竟如此有趣。他们居然会玩记忆力游戏,比如:“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赠,为饮茶先后。”可见他们阅读了多少书籍,又有多么热爱文学和收藏。

    还有一个片段让我十分感动:李清照见赵明诚最后一面时,他叮嘱她:“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们夫妻对文物的珍视与守护之情,也反映出他们精神上的高度契合。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悲痛欲绝。我感叹,李清照虽才华横溢,却与赵明诚相伴的时光仅有短短十年,实在令人惋惜。

    本周要点

  • 2月22日 宋诗与江西诗派 & 读书小组
    洪 洪奕文

    这节课我第一次感受到宋诗是什么。我一直以为只有唐诗宋词,没想到宋诗跟唐诗是齐平的,只是因为唐诗太过于著名而已,被淹没在我们的语文教科书里。我第一次听说“江西诗派”,觉得很陌生。黄庭坚的书法也值得关注。 他写的字很工整,特别好看。另外,黄庭坚的字左长右段,非常具有特色。 还有,黄庭坚6岁就开始写诗了,真的是天赋异禀。 他写的《双井茶送子瞻》令我印象深刻: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两句写的非常真挚,我仿佛能想象苏轼载着小舟慢慢离去的情景。这体现出黄庭坚用自己的方式祝福苏轼,提醒他不要忘记黄州岁月的美好回忆。

    本周要点

  • 12月7日 苏轼(下) & 读书小组
    洪 洪奕文

    这节课樊老师重点讲了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被贬到黄州,一片荒无人烟之地。他却没有放弃。在《前赤壁赋》中,有一段情节让我特别难忘。苏轼的客人感叹说,连曹操这样曾经无比强大的大人物如今在哪里呢?更何况你我这种无名之辈,人生岂不是没有意义?苏轼却说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是那些免费的东西,像清风,明月这些才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我个人觉得苏轼的想法虽然想的特别高尚,但是有可能是被迫的。在当时苏轼没有势力或钱财,这样想有可能只是一种个人安慰。有可能是他没有势力,为了调整心态被迫这么想的。

    本周要点

  • 11月30日 苏轼(上)& 时文讨论
    洪 洪奕文

    在讲座的开头我们先对叶嘉莹先生进行了缅怀。 虽然我对她不熟悉,但是樊老师让我意识到她是多么伟大的人。 她用一生传播了古文,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苏东坡的江城子。我觉得这两首词写的都非常好。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让我感触特别深, 因为在古代有三妻四妾是一个很正常的事。在诗歌里提起自己的妻子已经很罕见,更何况写的这么细致。 我最喜欢的一句是“小轩窗,正梳妆”。苏轼梦见只是他与他的妻子平凡的一个早晨,但就是这么普通的细节深深反应出他对他的妻子的爱。

    本周要点

  • 11月9日 北宋诗文革新与欧阳修 & 读书小组
    洪 洪奕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欧阳修写的两篇文章。《泷冈阡表》讲的是欧阳修在晚年回忆父亲的事。让我感动的是他的母亲一身守寡,就为了让欧阳修继承他父亲的血脉。有一句话然我记忆深刻:“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说之前没有足够的钱,现在有了,却怎么能跟以前比!我还意识到在欧阳修的时代,这些文章已经比较容易理解了。这体现出他诗文革兴运动的重要性。我们学习的另一篇文章是《朋党论》。这篇文章在当时很成功,但有一点没有说清楚:到底什么是“道”,什么是“利”。我个人觉得欧阳修举的例子也不是特别清楚。商朝都是小人,结果这个国家灭亡了,并不能直接推出君子能不让一个国家灭亡。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有私心的,所以我觉得照这个逻辑,大部分人都算是“小人”。真正没有私心,为了”道”而相聚的人是很少的。

    本周要点

  • 10月26日 北宋婉约词(上) & 时文讨论
    洪 洪奕文

    今天的课上,我们学习了北宋的词。我一直以为豪放派是在词里面占主流的,这节课以后我才发现,词大多数都是婉约的。樊老师给我们看了宋朝最著名的三十位词人,我却连一半都没认识!这就说明了课本里内容的不准确性。我觉得北宋时期词开始繁盛起的原因有几点:第一是北宋时期的时代非常安稳,经济极度繁荣。这时候,文化教育变得普及,宗教也变得世俗化起来。人们吃的,饱穿得暖后,就有时间发展文化了。另外,北宋之前的南唐后主把词的地位从低俗提升到士大夫的层次,于是词就变得普及起来。柳永的慢词也是关键性的转折。他以一己之力把满次的数量提高不少倍,增加了词的体式。

    本周要点

  • 10月19日 词的兴起与李煜(下)& 读书小组
    洪 洪奕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李煜背后的故事。我小时候学习他的词的时候,我一直以为他是个女性,因为我实在想象不出为什么一个皇帝会写出这么委婉的词来。我一直以来对词的认识就是字数不一样的诗,但现在我发现,有很多细腻的感情是只有词能表达出来的,像作为一国之君的李煜见证自己的王朝灭亡的滋味。说起李煜,我对他的印象一直只是亡国之君,但上完这节课我才意识到,白纸黑字的史书关心的只是一个皇帝成就,但没有人关心,李煜他自己愿不愿意当这个皇帝。南唐这个国家军事力量本来就弱,到了后期,更是注定要灭亡。李煜被硬推上这个宝座,却任然坚守十余年。这让我想起了三国的刘禅。虽然他在人们的眼中是“乐不思蜀”的代名词,但我认为,他让蜀地的百姓免于战争之苦,对百姓来说或许是最好的结果。回到李煜,他本身是一位杰出的词人。可是,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每一个末代皇帝似乎一个都没有落得好名声。李煜被囚时写的《虞美人》,恐怕只有他自己懂的背后的真正意思。

    本周要点

  • 10月项目任务和作文
    洪 洪奕文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结构化思维的例子是前一阵子特别火爆的一段话,讲的是非法移民吃宠物的事。

    是什么:在美国最近的总统辩论中,川普总统提到了在俄亥俄州非法移民的问题。原文是“在斯普林菲尔德,他们在吃狗。那些来到这里的人,他们在吃猫。他们在吃当地居民的宠物,这就是我们的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真是可耻。” CNN的主持人马上对这进行了所谓的事实核查,声称这不是真的。然而,这些天我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事情可能并不是这么简单。

    怎么样:网络上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不是真的,而这时像CNN这样新闻网站则更利用这一点来证明“哈里斯比川普靠谱得多”。这一件事在网络上发酵得很快,斯普林菲尔德的居民则抓住这个机会,让大家对海地移民的事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些移民几乎占了他们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抢占了许多工作机会。而那些找不到工作的移民则可能成为了流浪汉,这引得了很多本地人的反感。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开公司的老板对此并不担心,甚至希望这些移民来的越多越好。因为这些移民没有合法的身份,老板有机会乘机支付比法律要求的最低工资更少的报酬。在一则X(之前名为前推特)网站上的帖子中,有人解释说,川普的副总统候选人J.D.范斯称:“如果我必须编造故事才能让美国媒体真正关注美国人民的苦难,那么我就会这么做。”在不同的社交媒体上,人们对这个事件的反应也非常不同。有些人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川普应该将这些移民遣返回他们的国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川普的这些言语反而证明你不能相信他所说的话。不过,我要说的是,大多数关于这件是的消息都是恶搞,没有什么太多的信息价值。

    为什么:住在当地的居民其实因为美国工业模式的转型,有些被社会遗忘。他们的生活很多年没有进步,甚至还有不少的倒退。他们则把自己的怨气发泄在了这些海地移民身上,他们提出了很多例子,例如称他们无家可归,并且“抓住鸭子的脖子,割下它们的头,然后直接吃掉。”这可能是川普那句话的源头,但是被夸张和扩大了。大多数虚假言论通常源于某种真实的情况,被夸大或修改以证明某个观点。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侧面更多的了解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

    怎么办: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为什么这些海地人要来到这里?如果他们的祖国和平繁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移民到美国来?他们国家的政治状态其实很糟糕,黑帮控制了80%的首都,而美国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像天堂一样国家。许多移民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合法身份,找到了工作,并开始了新生活。如果这个时候将他们全部遣返回海地,岂不是更加没有道理。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向:要么让海地人(以及其他非法移民)在美国定居,但是要想办法不影响本地居民的生活状态,或者让他们的祖国变得更安全繁荣,然后他们可能就自己回去了。这两种方式都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我也一时找不到正确答案。

    1. In the recent presidential debate, President Trump had a comment about the illegal immigrants in Ohio, specifically “In Springfield, they're eating the dogs. The people that came in, they're eating the cats. They're eating the pets of the people that live there and this is what's happening in our country and it's a shame.” The CNN moderator quickly fact checked this, claiming that it was not true. However, upon future research, I quickly found that there was more to this.
    2. Most people simply just thought that this was not true, and news sites like CNN, who are biased against Trump used this to prove how “Harris was far more accurate than Trump.” However, because this went viral, the residents of Springfield, Ohio used this to express their concerns towards the staggering amount of Haiti immigrants, who take up almost one-third of their entire population. The Haiti immigrants take over jobs, and the ones that couldn’t find jobs live on the street. Imagine looking out the window only to find dozens of homeless people sleeping next to your house – I think anyone will freak out. On the contradictory, company owners aren’t worried about these people at all, even welcoming them. This is because the immigrants are illegal, so there’s no law forcing them to pay the immigrants’ minimum wage. In a post on X, someone explained how Republican Senator J.D.Vance, claimed that “If [he] have to create stories so that the American media actual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suffering of the American people, then that's what [he’s] going to do.” In social media, people have mixed reactions about this. Some people use this to bring out the attention and how trump should deport these immigrants back to their home country, while others use this to prove how you can’t believe what Trump says. I want to point out, however, that most of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the original quote were either memes or parodies.
    3. Residents who live in Springfield have raised a lot of concern about these Haitian immigrants, how they are homeless and “Grab ducks by their necks, cut off their heads and just eat them.”, which is probably where Trump’s argument came from. Most false claims come from a truth, being exaggerated, or changed to prove a point.
    4. However, we could go deeper and ask ourselves, WHY do the Haitian people come here anyways? If their home country is nice and peaceful, why will so many people come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a rate much faster than the overall foreign-born population? Compared to the political stability of their home country - gangs taking over 80 percent of their capital, America is probably the safest country to them. A lot of the immigrants have been given legal status, found jobs, and started a new life. Deporting all of them back to Haiti would be like giving a hungry person a bag of food only for them to find that there isn’t any food left. I think that there are two directions in fixing this problem: You can let the Haitian people and other illegal immigrants) settle into their new lives, or make their home country safer and deport them back there. Both ways have a lot of pros and cons, and there is no correct answer.

    Picture1.jpg

    奇文共赏 每月作文
  • 登录

  • 没有帐号? 注册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Powered by NodeBB Contributors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