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 10月项目任务和作文

    奇文共赏
    43
    0 赞同
    43 帖子
    882 浏览
    史艺菲

    为何当代人在“上进”和“上班”中选择了“上香”?
    ——龙华寺行走后的思考与探究

    (在去年的龙华寺行走中,我们发现参观寺院、许愿的年轻人数量和中老年人持平甚至略多了一些,但由于当时行走采访的问题设计,我们没有深入地探究年轻人似乎热衷于“上香”的原因,因此这次选择了这个切入点进行探究。)

    根据上观新闻的报道,2023年以来,寺庙游迎来空前火热。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从2月起,预订寺庙相关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上香”一开始只是网络上的一句调侃,但年轻人主动涌入寺庙逐渐变成不争的事实。

    针对这个探究问题,我采访了身边的同学
    Q:你在日常生活中有过用“上香”替代“上进”的经历吗?你怎么评价这种行为?
    A1:有的,比如说中考前去龙华寺,朋友圈转发逢考必过,可能大家都经历过吧。我认为这种行为没有什么不好,虽然人会调侃说是以“上香”替代“上进”,但是没有谁会真的会只“上香”不“上进”,希望现状变好才会愿意去“上香”,至少还是有积极的一面的。
    A2:就我个人而言主要还是考试前会有一些“迷信”。我认为这种行为是迫于社会现状的无奈之举。

    另外,从网络上相关文章的评论区里可以分析出公众对于此现象的反应。有的人对此持肯定(?)态度,从中也能读出一些无奈,比如“不是不努力,是即使再努力也斗不过躺赢的人,还不如求神”,“上香比上进更容易吧?”。也有人对此持批判态度,如“说这些的人,没明白佛说的是什么,炒佛珠,炒头香,这些都不是佛说的,都是商家或(假僧人)抄的。”,“现在的年轻人思想观、价值观混乱,缺乏导向!”可见网络上人们对这一现象贬褒不一。有意思的是确实年轻人大多支持,认可这一现象,而较年长一些的人大多持批判态度。
    这也引出了关于“为什么”的部分,在和一位同学讨论的过程中,她提到国内经济发展的最快的时候在改革开放,网络上与“年轻人”相对的人群更传统,可能对佛教更加敬重,并且在他们年轻时,环境是向好的,因此他们认为“上进”是理所应当的,而不应寄希望于“上香”。如今的环境却愈发让人感到无力、无奈,努力“上进”甚至比不上“上香”带来的一时好运,从而导致了这种现象。
    分析到这里,关于“怎么办”的部分看来有些模糊了。或许这种现象作为对社会现状的一种应对方式,并不需要被解决,而是需要结局更深层的社会问题吧。
    (反思:这次结构化思维分析的时间实在是有些仓促,采访也只是在校内进行,覆盖人群太少,只能用网络留言分析其他人群的观点,并不能展现事件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