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问题1:
你对于云南的印象和了解有哪些?至少写出5条你所知道的“云南”(任何方面都可以)。
多元的少数民族、野生菌子、西南联大、红土地、自然景观丰富
预习问题2:
阅读下面提供的行走主题和分主题的题解,结合视频《什么是云南》(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C4y197eA/?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9289de041ecf46234922d0db094e603a),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3个有价值的问题。
1.云南“民族走廊”的形成和当地的自然地理因素有关吗?
2.近代西方如何影响滇地?
3.云南本地政权与中原政权发生过激烈的冲突吗
预习问题3:
将以下发生在云南的著名历史事件的朝代(时期,近代史具体时间)和牵涉到的著名人物查阅写出。
-
古滇国(战国至西汉)
战国末期,楚将庄蹻率军抵达滇池地区,因归路被秦军切断,遂“变服从俗”,融合当地民族建立古滇国。其疆域以滇池为中心(东西150公里,南北400公里),以农耕为主,处于奴隶制社会,与中原长期隔绝。汉武帝时归附汉朝,为云南早期政权雏形。 -
庄蹻入滇(约前279年)
楚国将领庄蹻奉楚顷襄王之命西征,经沅水攻克且兰、夜郎,抵达滇池。因秦军阻断归路,庄蹻自立为王,建立政权。此事被视为中原文化与西南民族融合的象征,2012年湖南考古发现为其路径提供新证据 -
五尺道(秦朝,前219年前后)
秦始皇派将军常頞修筑,从四川宜宾延伸至云南曲靖,因道宽五尺(约1.15米)得名。开凿时以“火烧水激”之法破岩,工程艰险。此道将云贵高原纳入秦朝郡县体系(如设夜郎、滇等县),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的核心通道,促进商贸与中原统治。 -
设立云南县(西汉,前109年)
汉武帝设益州郡,因“梦中现彩云”祥瑞,将滇西南一县命名为“云南县”(治今祥云县云南驿),此为“云南”地名之始。该地成为中原文化传入的桥头堡,三国时升格为云南郡,直至1918年更名祥云县。 -
七擒孟获(三国,225年)
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平定南中叛乱,七次擒获彝族首领孟获并释放,终使其心服归顺。事件凸显“攻心为上”的怀柔策略,稳定蜀汉后方,并促进云南与巴蜀的经济文化联系。 -
南诏国与天宝战争(738–902年;750–754年)
南诏建国:唐玄宗扶持蒙舍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738年建都太和城(今大理),受封“云南王”,成为唐蕃缓冲国。
天宝战争:因唐边吏张虔陀压迫南诏王阁罗凤(奸污其妻、勒索财物),南诏联合吐蕃反唐。三次战役唐军惨败(损失约20万人),南诏脱离唐朝控制,奠定云南独立政权基础。 -
大理国(937–1254年)
段思平联合乌蛮三十七部灭大义宁国后建立,定都羊苴咩城(大理)。以佛教治国,22位国王中7位禅位为僧。1094年权臣高升泰篡位,两年后还政段氏(史称“后理国”),但高氏仍掌实权。大理国疆域涵盖云贵及东南亚部分地区,与宋朝保持松散朝贡关系。 -
革囊渡江与设立云南省(1253–1274年)
忽必烈率蒙古军分三路攻大理,士兵以羊皮“革囊”渡金沙江,突破天险灭大理国(1254年)。1274年元朝设“云南行中书省”,首任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迁省会至昆明,推行屯田、水利,使云南彻底纳入中央直辖。 -
明远征云南(1381–1382年)
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30万军南征。明军克曲靖、破昆明,元梁王自杀;次年灭大理段氏。沐英留镇云南,兴屯田、办教育,沐氏家族世守云南至明亡。 -
南明永历帝被害(1662年)
明亡后,永历帝朱由榔退守昆明建立抗清政权,称“滇都”。清军入滇后,朱由榔逃至缅甸,被缅王囚禁。吴三桂攻入缅甸将其俘回昆明,绞死于逼死坡,南明覆灭。 -
中法战争与滇越铁路(1883–1885年;1910年通车)
中法战争后,清朝被迫允许法国修筑滇越铁路(昆明至海防)。1910年通车,成为云南首条国际铁路,法国控制运营权直至1940年代。铁路加速云南近代化,但也加深殖民经济渗透。 -
护国战争(1915–1916年)
袁世凯称帝后,云南都督唐继尧与蔡锷、李烈钧于1915年12月宣布独立,发起“护国运动”。滇军入川作战,各省响应,迫使袁世凯退位,再造共和,云南成为民主革命重要策源地。 -
西南联大(1938–1946年)
抗战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南迁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滇八年,培养出杨振宁、李政道等顶尖学者,保存中国文脉,被誉为“战时学术殿堂”。 -
中缅边界协议(1960年)
周恩来与缅甸总理吴努签订《中缅边界条约》,和平解决清末遗留的领土争议(如片马、班洪地区)。树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范例,为后续中国与邻国划界提供模板。 -
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
因越南排华及边境冲突,中国从云南、广西两线出击,一个月内攻占越北重镇后撤回。云南方向由杨得志指挥,主攻老街、柑塘,保障了南疆安全,但双方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