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我思故我在

时文讨论

3 主题 110 帖子
  • 12月14日 姜萍事件时文讨论

    34
    0 赞同
    34 帖子
    225 浏览
    史艺菲

    阅读材料一思考问题1:
    在姜萍成绩公布后舆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看到姜萍事件的结局后你怎么看待姜萍,你觉得她今后的人生会怎样发展?
    焦点是姜萍作为“中专职校”的“女生”,是否确实具备在数学竞赛中取得12名的实力。我认为今后她的人生一定会受到这件事的负面影响,毕竟网络舆论对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但“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幸运的话,人们会渐渐淡忘这个事件,她可以也继续学习、找工作的人生轨迹吧。
    阅读材料二思考问题2:
    结合材料及自己的了解,阐述你眼中的职业教育是什么样的?(提示:比如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的目标等等)你觉得这种教育对人的培养是足够的吗?
    我眼中的职业教育是更着眼于职业技术学习,而轻文化课学习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是为了让他们通过选拔性考试,而是拥有职业技能。我觉得这种教育对于专工作技术方面的培养是足够的,但是对于一个人在学业方面的培养还不够。

  • 11月30日时文讨论

    35
    0 赞同
    35 帖子
    233 浏览

    1.这件事情的主旨是在于通过两地的大学生的频繁交流,可以拉动内需,且通过网红的方式再次得到全国关注,为当地的旅游业增添收益。但是我觉得这件事情,他原本以大学生作为拉动对象就非常的离谱,11月份照理来说应该是考试季节,至少不是游玩的时期,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暑假,那是非常合理的,假期原本就是让学生们放松身心的时节。但这个点大学生的注意力应该聚焦在学业上,而不是如何去开封跟风。这一定程度证明了学生内部有组织力的存在,因为10万毕竟不是小规模(两地交通的崩溃也说明了这一点)它是自发性的组织,也就是口口相传,或者通过社交软件的方式来拉拢更多的人吗?这个问题有待斟酌。
    2.我其实认为第一组事件中对于大学的封校管控是近乎合理的。虽然说这可能有一定程度上有损人权,但是毕竟这次夜骑事件已经影响到了两地的交通和其他市民的正常生活,所以进行一定的管控是很有必要的,不然交通就瘫痪了。但是和第一组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第二组都是过度的管控。虽然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存在炒作的嫌疑(因为夜骑事件就在最近发生,也许有可能是相关人士在表达不满),但这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现代高校管理制度上的一些缺陷:如何有人性的来决定高校的管理。

  • 10月26日 时文讨论

    41
    0 赞同
    41 帖子
    347 浏览

    1.探索并认识世界和自己,然后才能看清未来道路的可能性。
    2.“站着说话不腰疼”“不是谁都能坐着说话就把钱挣了的”“应试教育的成功者没有资格说这些”,概括一下就是林小英拥有很好的资源,不懂得民间疾苦,太有优越感了。我是觉得这些话真的是没什么道理的。或许这些反对者还是没有跳脱出自己的视角,一个是对于成功的定义局限于“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一个是他们认同除非有先天资源优势 不然要获得完美人生就只有认可并顺从应试路线这个底层逻辑。可能是因为如果不反对她的观点就证明他们曾经吃过的苦都是非必要的了吧,这会给他们带来痛苦。
    3.如果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个体能够真正地与这种教育思想切割开来肯定是最理想的答案,但是这太难做到了。退一步来讲,再做每一个选择与决定之前都停下来想一想“我是不是真的需要”“这对我的帮助是什么”而不是随波逐流地跟从,在“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之外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就是一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