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讲座聚焦了关于海南周围的各种知识,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海南的外围一圈竟然也说得是闽南话,之前我去海南旅游也没有感觉到这一点,这一点是让我比较诧异的。同样的一点是关于领地主权问题,我很好奇为什么仍然有一部分群岛是归属菲律宾和其他国家的,难道真的就不能争夺一下,为什么这些钓鱼岛就不重要了呢。
刘子锐
-
1月18日 雷州琼崖行 行前讲座 -
1月11日 心理课堂:我的情绪小怪兽这次心理讲座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开始自我审视最近的心情和感受,的确在最近的重压之下我好像很久没有放松心情放松身体了,但每次作业的挤压都把放松的计划抛之脑后了。最后的音乐疗法很有效,我沉浸在其中,也十分快乐
-
《苏东坡传》读书小组第二轮(西文书院)最后的一次读书讨论总结了苏轼的后期人生,书中很难发现对苏轼的批评抑或是怀疑,这大概和作者是苏轼的粉丝有关,读有关人文作品我认为更应该阅读客观中立的读本,不然会有失偏颇。苏轼后期被贬谪在惠州已经将自身放空于世界之外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在这几章中都写到。
-
12月28日 婉约词(下)& 读书小组这次讲座首先是梳理了年份的交织,可以发现宋神宗期间是词发展的高峰。被称为“词心”的秦观,他的词在现代人看来却是富有女性色彩的诗词,但文学并不应该同性别挂钩,我可以从词中发现秦观经常可以剖析出常人不见的角度,这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政治抱负由于老师的影响而不如意。
作为“音乐家”的周邦彦自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词作方式,他自己“发明”词牌,也可以看出他这方面的天赋和贡献之大。 -
《苏东坡传》读书小组第二轮(西文书院)1.相比黄州,流放岭南和海南岛后,苏东坡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书中他的“为人为事”加以阐释。
他虽然被贬,但仍然悠闲自得,游山玩水,一副也不像刚刚被贬到落寞感。“他外在的生活并不落寞”,也可以看出他与之前不同之处在于已不那么在意被贬的事实。而海南之贬,他那时拥有的只有一所茅屋,仍尽心尽力帮助市民。
2.对比这段时期他的“为人为事”与黄州和杭州(第二次在杭州)有怎样的差异,据此你认识到了怎样的不一样的苏东坡?
这段时期他已年老,已经释然不再在意内斗等朝廷内的杂事,差异就在于心境上更加放松,更加自得。 -
12月22日杭州苏轼行走 预习材料2、结合行前讲座提供的背景,苏轼“江南梦”相关的诗句,你如何理解苏轼对于杭州、对于江南的感情?
不是故乡却胜似故乡,他多次把杭州称为故乡,由此看出对杭州江南城市的感情。
3、结合行前讲座和提供的西湖申报成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材料,你现在如何理解西湖的价值、意义和影响?
在九世纪以后,连接着中外文化,也对中国古典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
12月14日 杭州苏轼行走行前讲座&时文讨论这次讲座先是一起讨论了时文姜萍事件的收获,我感觉这虽然是由阿里巴巴自己的公关团队引起的,即使是他们推波助澜使得姜萍获得这份虚荣心,一直在镜头下带着面具生活还是会十分不舒服,只能说虚荣心作祟吧。
后面万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杭州行前讲座还是值得我了解到一个新的苏轼,没想到他在水利方面有如此大的贡献,之前因为他是文人做官就感觉只能推行科举类的改变,却不曾想在这种实际的基建和建筑方面有如此大的作用。在初中就曾经游学杭州,对于那边的文化也有些了解,希望这次前去有更深入的认识 -
《苏东坡传》读书小组第二轮(西文书院)1.你如何看待第22章开头的“一个人在外省为官时总比在京师为官时对国家的贡献大”这句话?
在京城有许许多多的约束和竞争,没法发挥出全部的个人思想以及力量,在地方可以管理更多的东西。
2.这一章详细描述了苏轼在杭州的政绩,请梳理,并谈谈从中你对苏轼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为民服务的思想贯彻了这一章,他不仅仅在文学上有极大的造诣,做官管理上也同样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
12月14日 苏轼行走行前讲座预习2、根据《苏东坡传》或其他资料,梳理苏轼两次在杭州当官,有哪些政绩?阅读下面苏轼在杭州时期(或前后)所写的诗文,苏轼对于杭州有怎样特殊的情感呢?
修筑西湖的建设,对当地民生问题的解决,这一点也是当地人民喜爱他的原因。不管是杭州的景色还是杭州的人文文化,都使得苏东坡游刃有余身心自如。
3、你认为,“西湖”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我觉得首先就是因为西湖的文化,从古至今有无数的文人都游历西湖,在西湖边留下了独特的文字和艺术,其次它代表了中国这部分的文化。 -
12月22日 杭州苏东坡行走报名西文书院刘子锐以及一名家长报名
-
12月14日 姜萍事件时文讨论在姜萍成绩公布后舆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看到姜萍事件的结局后你怎么看待姜萍,你觉得她今后的人生会怎样发展?
焦点在于对那位老师的谴责和不诚实的谴责。我觉得她“出名”了可能以后就业之类的比较困难,毕竟诚信是底线。
结合材料及自己的了解,阐述你眼中的职业教育是什么样的?(提示:比如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的目标等等)你觉得这种教育对人的培养是足够的吗?
我眼中的职业教育是针对某个技能的培养和培训,并不是全面展开的知识性,而是针对某个特定技能展开的学习。我觉得这种教育的培养是片面的而不是足够的。 -
11月行走作文豫园风貌自明代就开始盛行,踏入园林的第一感觉就是扑面而来的江南古典园林之遗风。
江南古典园林之所以居于江南,那就免不了有许多水的元素构成,仰山堂和假山的中间便是一片水池,水池承载着江南古典园林许多的记忆与文化,豫园的园林主景便是由人文的楼、堂和水池假山构成的。水石相应的景色奠定了自然的气息,若是踏入桥上,环顾四周被假山和水池包围便会感到十分畅快自然。说到其中现代和古代的融合,我就想到仰山堂附近的景色,那里可以很好地感受到人文和景色交融的特色。
“山水相依”是其设计理念,但完整的园林也不能全部分都充斥着水和假山,这样有些过于片面,其人文内涵也十分浓厚。例如长廊上许多的诗句正表明了文人墨客历来此处的经历。绮藻堂也是充斥着文化智慧的地点,堂檐下有百个“寿”字,称为百寿图,同样体现了建造时的智慧和文化底蕴以及内涵。
人文建筑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部分,像是萃秀堂,藏匿于假山之中,环境典雅富有人文气息却不失自然的风光,在这里仍能看到许多绿植。点春堂中你同样可以看到许多现代产物的影子,像是画作,文玩以及牌匾上的文字,都可以体会到其中的妙处和人文气息。
体会豫园其实同其他江南古典园林不同,不同处在于它的新颖之中又不脱离传统,创新中不脱离文化脉络。但同时他也是紧紧扣住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的,独特的园林艺术和风格也让它成为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之一。 -
12月7日 苏轼(下) & 读书小组这次讲座由于身体原因没有参与
这次讲座主体是围绕着苏轼后半生的诗词展开的,他在我的心中一直都是乐观阔达无忧无虑的形象,即使是被贬海南也仍能一蓑烟雨任平生,但他只是没表露出内心的痛苦和失望罢了。他在晚年遭受的种种甚至无法想象,他所表现出的乐观是否是为了掩盖内心相反的感受。学习苏轼正正是为了学习那股精神,在痛苦中寻求平衡点。 -
《苏东坡传》读书小组第二轮(西文书院)2.结合自己的实践作业说说你的创作过程让你对苏东坡有了哪些更深的理解?
我感觉苏东坡把闲适体现的淋漓尽致,即使被处处针对,官场上的不顺也始终能让他自己通过自我调节生活的方式仍旧让自己逍遥快活。 -
11月30日 苏轼(上)& 时文讨论常见的平庸之恶是可以摒弃的,就像那个说法“枪口抬高一厘米”一样,这是我第一次准确听到这个说法的解释,后来老师说这个故事只在中国存在,其中缘由是因为这和我们中国人内心存在的一点宽容有关,也让我感受到了宽容的重要性。
在缅怀叶嘉莹先生之后,我们开始了学习苏轼,印象深刻的有亮点,第一点是他的第一个妻子王弗,在学校我们就学过了这个怀念妻子的词,但没想到他的妻子也十分聪颖,总是帮助率真的苏轼免除困难,帮助他看人,其中令人感动的一点就在于十年风霜认不出彼此的忧伤和悲哀。后面就是苏轼被许多人陷害,在狱中也只有亲人来看望,彼时没有平时官场的朋友看望,实在是可怜。 -
《苏东坡传》读书小组第二轮(西文书院).在这两章中选取一个人物,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ta与苏东坡的关系,从他们的相处中你可以看到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和佛印相处表现出他善谈,健谈,同时是一位性情中人 -
11月30日时文讨论大学生集体夜骑开封一事,后续也有很多非大学生群体参与其中,你觉得参与其中的人们为什么要参与夜骑?你如何看待这次的夜骑事件?
可能是为了一腔热血的激情或是一时兴起的冲动?和好友出去夜骑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认为这样可能会对别人造成麻烦,是否可以找到一个方法既释放了自己,也可以不对他人造成麻烦。
问题二:对于第二组事件,你有怎样的评价和想法?你觉得高校为什么要采取“封校管理”制度,会对相关人士产生怎样的影响?(提示:可以思考应急管控和常态管理的差异;关注学生、一线管理者(宿管之类)、校方的差异)
我觉得有些规定是应该整改整治了,即使是有一点思考能力的人也应该知道救人要紧,许多通报还更改其词,捏造了事实,好像是无法面对,正视发生的事一样。本意可能是为了方便管理,但是发生了这种突发情况,可能会对当事人造成心理上的影响 -
11月24日 松江方塔园行走预习问题1:阅读《云间志》所节选的四个片段,请你分别谈一下南宋时华亭(松江)的桥梁、亭馆、寺观、祠庙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
桥梁的建造秉承着实用为主,美观为辅的原则而建造。亭馆建造的地方必须要宽广,以达到散心养性的作用,也可以让内心宽大而广博。寺观则比较神圣,藏有经书。祠庙则同样的神圣,要方便人们祭拜。 问题2:阅读“方塔园涉及到的景观诗文”,了解相关人物的基本情况。方塔园也被称为“露天博物馆”,你觉得,这样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古建筑聚集在一处的保护方式好吗?
我觉得有好有坏,但是坏处还是略大于好处。好处在于方便管理,方便保护,但是却不好区分不同古建筑的环境,许多建筑是要适用不同的保护方法的,这样一蹴而就地放在一起没办法区分此点。 问题3:从冯纪忠先生所选择的造园意向和他自己表述的造园理念中,你觉得他的造园理念有怎样的特点?
尊古二字环绕着这篇文章,古代文化是古代园林的核心部分,不能为了延续现在的创新而抛弃了原本的古文化。 -
《苏东坡传》读书小组第二轮(西文书院)读书小组的一开始老师让我们谈谈对苏轼的印象,在我眼里他总是那个活在自己世界的那个文人,但他用于对抗当权者,执意上书的行为也让我感受到他的骨气和勇敢。他把帮助百姓当做自己的理想实现,虽说有许多人误会甚至对他恶意颇重,他仍然是毫不在意,坚定想法的
-
11月16日 风雅颂行前讲座 & 读书小组塔和园林
万老师在一开始就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基础框架,巩固了我相关的知识,虽然之前也参与过园林的讲座,但好似没什么印象,这次老师一点拨我就大致想起来了,繁复的种类其实有很多地方可以分辨,包括塔的高低,塔的层数,塔的层距等。而欣赏园林正是从布局景观感受入手的,我认为这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在参观时知道自己在哪,更可以知道整体的参观路线,这对观园林是十分重要的。印象较深的是关于妈祖庙的那一段,作为一个福建人关于妈祖的故事听得并不多,讲到民间信仰时我脑海中还想起了妈祖,她作为沿海一带广而供奉的神,已经深深刻在每一个出海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