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讲座是关于心理的讲座,主要讲了气质体液说 四种性质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这次让我收获最大的是我知道了自己有四大性质中的三大,知道了负面情绪的利与弊,也学会了接纳自己的多样情绪,在最后我还知道了并知道了如何排解情绪。
吕翰林
-
1月11日 心理课堂:我的情绪小怪兽 -
12月作文今天,我们开始了杭州西湖的行走。行前讲座上,我了解到苏轼的诸多事迹。随后,我们来到苏堤,这里是苏轼当年主持修建的。即便是隆冬之季,看着堤上的柳树,我仍不禁在脑海中勾勒出“苏堤春晓”的美妙画面。
苏堤不仅极具景观价值,也有着实际作用。它横跨西湖,让穿越西湖更便捷,让西湖能大大加快工程进度。站在苏堤上,左边有群山耸立,右边有水波荡漾西湖,无论对古人还是今人而言,此处都宛如人间仙境。周边居民也常来此欣赏美景,这不正是老师所说的“生活的文人化,文人的生活化”吗?
接着,我们来到地图附近区域,观察当地的地理风貌,了解到虎跑路的相关作用。借助地图,我们进一步明晰了西湖对于古今人们的重要意义。之后,我们走进苏轼纪念馆,馆内详尽展示了苏轼对杭州的卓越贡献,以及他在杭州创作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他的画作,以毛笔粗线条勾勒,却呈现出极为精细的画面,竟让我觉得有些类似今日的素描。
最后,我们乘船前往小瀛洲。船在湖中荡漾,我仿佛置身于苏轼诗中的意境。登上小瀛洲后,我们一边观察,一边进行采访。然而,通过采访发现,大多数人对西湖了解并不深刻,既不清楚西湖与苏轼的渊源,也未能对杭州的风光给出较为深刻的评价。
-
《艺术的故事》2024秋季读书小组 第二轮(汉文书院)这次的讨论我们讨论了像镜子一样真实的17世纪绘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伦勃朗的自画像,我知道了伦勃朗的自画像画的比较真实的原因是为了推销自己,让更多人知道画家伦勃朗。这幅画像眼神在凝视着看画的人,好似与其对话,画的十分真实
-
12月28日 婉约词(下)& 读书小组这次讲座我们讲了婉约词,我们主要讲的人物是秦观,他被称为词心,他是婉约词的主流。这次学习让我本来对于秦观的认识改变了,我认识到了她的女性化只是表象,他想要表达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命运,和哲思。他的仕途生涯也不是非常顺利,他后来遭到了许多的贬谪,甚至最后向南贬至了雷州海峡一带,最后我们讨论了苏轼和他的感情,在秦观去世后,苏轼还是要不远万里的来到雷州半岛来看望秦观。这次讲座让我对秦观的印象发生了巨大改观
-
《艺术的故事》2024秋季读书小组 第二轮(汉文书院)1当时荷兰的画家,我常的穷困,所以不得不画同一种风格的画
2、280用光的反射折射的体现出了所画物品的真实,把要画的事物和画融为了一体,十分写实 -
12月14日 杭州苏轼行走行前讲座&时文讨论这一次我们进行了杭州行前讲座。首先,第一个部分我们讨论了一下苏轼和黄庭坚的书法。一个是石压蛤蟆,一个是树梢挂蛇,在四大行书当中,苏轼的寒食帖也有涂改。他的涂改比较文雅,只用四个点,他的特点是笔随心动。书法作品中有一股文气。我们还讨论了苏轼在杭州的的事,他去杭州的原因是与新党政见不和,皇帝采用这种让不和的官员去一个其他的地方为官,他最大的政绩就是水利,因为他当时相信水的源头就是他的故乡四川,他让当时已经走向衰败的西湖,走向了复兴,西湖由海水倒灌而形成,而他就改造西湖,以工代政,又创造了三潭印月的西湖美景,我最大的收获,是我知道了苏轼对于杭州的不一样的情感,我本来认为在刚刚上任时,苏轼就对杭州满怀憧憬,实际上他是慢慢的被杭州的文化所治愈的。
这次的时文讨论,我们讨论了姜萍事件,在我们慢慢的梳理了这件事情,起因脉络以后,我们发现主要错误不在于姜萍和他的老师,而在于阿里的大肆宣扬和当地媒体的宣扬,就导致这件事情成为了一个悲剧。我们还把目光聚焦在了他最后休学的问题上,讨论了他在经过这件事情以后的人生走向。 -
《艺术的故事》2024秋季读书小组 第二轮(汉文书院)我选图251圣母哀悼基督,它用了令人夸张的描边手法,用夸张的明暗对比,突出了耶稣的悲惨
-
12月14日 姜萍事件时文讨论1焦点是大家不相信姜萍作为一个中专生,能够有如此好的成绩。
2我认为职业教育只是对某个方面进行深化的培养,但是在其他方面却完全的忽视,因为这样的教育,对人的培养对综合素质的养成不足够 -
12月14日 苏轼行走行前讲座预习2苏轼在杭州两次当官,建立安乐坊,开运河,改造机遇严重的西湖,让杭州人喝上西湖水。他对杭州有类似于故乡的情感
3因为古代的名人对其进行修缮,而且不断的进行演化,用各种方式让西湖变得更自然 -
12月22日 杭州苏东坡行走报名汉文书院吕翰林及一位家长报名此次行走
-
《艺术的故事》2024秋季读书小组 第二轮(汉文书院)这次读书小组主要讨论了艺术的危机和当时的画家的解决方式
当时的危机就是画家的画都过于重复,出现了审美疲劳。从画中我可以看到南北方画家们的各种尝试。我预习问题中选择的是第249图,这是一名北方画家的作品。北方画家当时没有南方画家那么富有,所以就无法画的太过于随心所欲,它是一种在有限范围内的尝试。249图就画了两个很滑稽的意大利丑角和很多很多人,在一个大的夸张的街道上,画家希望用这样夸张的手法来吸引大家的注意。
南方画家画的是圣经中的内容,为了博人眼球,甚至还把人的比例修改(第234图)画家就把圣母的脖颈改的非常的长
我认为他们的努力是有效的,改善了人们的视觉疲劳 -
12月7日 苏轼(下) & 读书小组这一次讲座讲了苏东坡,我感受到了他乐观的精神。在被贬黄州时,他创作了前赤壁赋,看到了人的渺小,放下了世俗。他认为,个体在消亡,但是精神是永恒,这和他后来的一首诗中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形成了呼应。虽然看似矛盾,实际则是把精神寄托在了江海之上。后来,他的命运转折了,被太后召回,但是又因得罪旧党,太后去世,哲宗亲政,之后遭到五连贬遮,最后贬到了海南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海南岛时,虽然深居陋室,但仍能苦中作乐。最后我要感叹世间的变化,虽然在当时苏东坡居住在了海南岛的儋州城,但是这个地方现在还是一副陋室的样子,就算是修缮也只是遮了一块布而已。
-
《艺术的故事》2024秋季读书小组 第二轮(汉文书院)困难是当时的艺术几乎达到了顶峰,大家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
雅克卡洛的解决方法是,利用夸张的构图,宽阔的街道和人群,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觉得他的努力有用 -
11月30日 苏轼(上)& 时文讨论这一次我们进行了时文讨论和苏东坡的讨论。
这次的时文讨论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围绕大学生夜骑开封与宿管的问题展开,大学生夜骑开封事件主要是由网络的发酵、高潮时期、以及最后阶段组成,而它成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地的政府太过于热情,为了大力拉动发展,广泛宣传让大学生来到开封,最后酿成了灾难。而宿管的问题则是中国社会架构的一个主要问题。宿管是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一个人群,他们为了不丢掉工作,就会做出一些极端的管理行为,也就是超越人性的一种极端的规则控制欲。如果不当上宿管,那么他们就没有其他的事情干了,在当时的处境下,应激的情况下,不得不这么做。
关于苏东坡的讨论,老师跟我们讲了苏东坡早年时期,我发现他是一个全才,从散文到诗词,再到书画,样样精通。老师先向我们系统性地讲了苏东坡早年到晚年的经历,从刚开始的中制科三等到王安石的对抗,让我真正看到了苏东坡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最让我感到触动深刻的是超然台记的的创作,他从杭州到山东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创作了水调歌头。更让我感到震惊的是,当时他去山东时还受到了皇帝的侮辱,最后他来到徐州做太守,为了治理洪水,在城门前站了好几天,后人用徐州黄楼来纪念他。我觉得苏东坡不管从能力还是品格上都是个让我敬佩的人。他把自己的政治主张落实到了实际上,他的足迹遍布中国。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见到他留下的足迹。 -
《艺术的故事》2024秋季读书小组 第二轮(汉文书院)第二次 读书作业 阅读范围:《第17章 新知识的传播 德国和尼德兰,16世纪初期》,The New Learning Spreads 阅读作业: (1)请结合丢勒的《耶稣诞生图》和《亚当和夏娃》,谈谈来自南北方的新旧艺术知识是如何得到调和的?将透视画法和现实相结合,让画面的细节更丰富,更真实
(2)请在以下作品中任选其一(标注清晰作品名+序号):丢勒《圣米迦勒大战恶龙》,格吕内瓦尔德《磔刑图》,施博《天堂与地狱》,谈谈作品中对于黑暗、邪恶或恐怖元素的想象和描绘反映出何种艺术旨趣和理念?你是否欣赏这一风格?我选磔刑图,耶稣死亡的惨象与冠冕堂皇的杀人者做对比,反应出了当时最耶稣的不认可 -
11月30日时文讨论问题一:
大学生集体夜骑开封一事,后续也有很多非大学生群体参与其中,你觉得参与其中的人们为什么要参与夜骑?你如何看待这次的夜骑事件?
我认为这次事件的缘由是正常的,大学生们为了去开封夜骑50公里,但是后来因为当地政府太过于看重于拉动当地经济发展,造成大学生们成群结队的去开封,导致了交通堵塞
问题二:
对于第二组事件,你有怎样的评价和想法?你觉得高校为什么要采取“封校管理”制度,会对相关人士产生怎样的影响?(提示:可以思考应急管控和常态管理的差异;关注学生、一线管理者(宿管之类)、校方的差异)
我认为高校为了方便管理,所以要采取分校管理的制度,在应激情况下,如果还采取这种封校制度,再碰上一些较为严格的宿管,就会造成当事人与一些重要事件失之交臂,甚至还会丢失生命。 -
11月24日 松江方塔园行走预习1我认为桥梁的特点是多
亭馆的特点是古老,而且是君子爱去的地方
寺观不太正式,甚至是由私人住宅改编而来
祠庙位于市中心,是用来祭祀的
2我认为不好,因为古代各种建筑需要的环境不同,而方塔园的环境则较为单一,可能不能表现古代各种建筑的环境,可能不能体现建筑的意境和它的美。
3将不是宋代的建筑合起来,体现出宋代的精神和宋代的意境 -
11月16日 风雅颂行前讲座 & 读书小组这一次,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行前讲座。
老师用古装和家里关于宋朝的一些器物引出了后面的课程,一开始,老师先带我们回顾了一下什么叫做塔,并翻出了中秋诗会的视频,开始了这次课程,经过老师的介绍,我回忆起塔有很多种类别,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花塔,金刚宝座塔,密岩塔和楼阁式宝塔。
方塔园除了塔,还是一个园,万老师又带我们回顾了一下园林这个词语的发展史,和前几次学习的词的发展史相关联。万老师说,有些园林就是按照词的意境来造的,我突然就想起了前节课一首词中的句子—小园香径独徘徊。这一句词可能就是一些园林的创造灵感所在。
万老师又告诉我们,园林的五个要素,布局,主景,小景,匾额和沉浸感受,而沉浸感受是最重要的,这可以让参观者感受到园林的韵味。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感受韵味,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视频,关于宋朝人爱干的四件事,老师又总结了一句话,叫做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艺术变得更加的接地气,而生活中也充满了更多的艺术。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张画,图中的园林非常的朴实无华且内敛,刚刚开始我没有意识到一个这个地方到底是自然的还是人造的,当老师问出这个问题时,我竟然难以区分,这就是宋朝园林的最高境界,没有人工的迹象。
最后老师提到了一个人叫郭熙,他有三个主张,高远,深远,平远。这也是宋画后来的发展趋势,追求人在景中,和园林的发展趋势一样,园林也是要求人在自然人造的景物中,宋朝的艺术变得更加的平民化,世俗化。而宋朝也变得更加的文人化,这幅画让我感受到了宋朝的山水精神和宋代精神。 -
《艺术的故事》2024秋季读书小组 第二轮(汉文书院)这次的书院讨论,我认为分为两个板块,第一版块是对于埃及到中世纪的艺术史进行了复习,从埃及同一规则再到古罗马的真实,我清楚了从埃及时期到中世纪时期的艺术发展梗概。第二部分是文艺复兴时期,我们讨论了几幅画,从蒙娜丽莎的微笑和中国小沙弥的微笑的对比,到圣母对婴儿不同的动作,再到亚当对于毫不关心上帝的态度,我知道了,在文艺复兴后期,艺术家的追求从画面层面升华到了精神层面,他们的精神从收束变成了自由,这是因为他们的地位高了,他们甚至还在画中讨论了人和神的关系,从艺术反问了宗教。
-
11月16日 风雅颂行前讲座 & 读书小组我选择的文物是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盖碗,我选择他的原因是因为它是四川瓷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荷叶盖碗的形状非常独特,釉色十分的精美,而且这种荷叶盖碗是南宋瓷器发展鼎盛时期产物。
可以从园林装饰入手,可以用一些石头来进行装饰,以小见大,体现宏大而美丽的风景,从布局上可以布局一些块状的物体,这样可以符合印象派的风格,而且颜色可以较少,这样更有渲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