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项目任务和作文
-
关于这次的结构化思维的作业,我选择的主题是有关黎巴嫩真主党领袖遇刺身亡一事。我认为,这种国际化的大事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不能说对他视而不见等等,关注这事情也是增长眼见的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首先,有关这件事本身的经过大致就是在9.27这天,以色列对真主党总部的袭击导致了包括领袖纳斯鲁拉在内的多个高层的死亡。从其中的背景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一些信息:纳斯鲁拉个人在真主党中不可动摇的地位,黎以冲突的进一步升级,与真主党在中东地区的统治力。还有就是各方评论:美国与以色列都表示这是对恐怖主义的一次沉重打击;黎巴嫩与伊朗等强烈谴责以色列的行为,还举国默哀三天;一些不在事件中心的国家则同样谴责以色列,主张以色列应该向接下来的形式升级承担所有责任。
从背景与各方表态中,不难看出各国的立场。除此之外,我还采访了我的几位同学,询问了他们对与这件事情的看法。而很有意思的地方就出现在这里:我采访到的七个人之中,有一个是完全没有了解过这件事的,剩下的六个人则一致情绪偏激。“和我离那么远关我啥事,反正到最后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第一个人的想法;“等中国把以色列和美国的总统都炸了就老实了”这则是另外六个人的看法。从种种观点来看,他们都非常支持中国通过武力介入的方式结束斗争。除此之外,对于美国,他们的看法也都是“特朗普好,拜登坏”这样极端的二极管思想。我认为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无脑跟风,对于媒体说什么就是什么,在政府的爱国教育之下盲目爱国等等......
【总结】这次信息收集过程之中我发现我目前对于国内视频平台的依赖还是太多了,几乎有70%的信息都是从中而来的,这样或许会被国家支持的舆论方向带入节奏之中;对于同学的采访则是没有更加深入,比如为什么这样想,有什么依据或者信心支持着你这样的想法等等,还是需要改进的 -
从数据看延时退休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从现在到明年1月1日是落实准备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新的养老金政策,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养老金的“延迟退休”和“增加待遇”两项重要调整。举了多年的靴子就要落地了。大家纷纷表示不同看法,即将要退休的和还有较长年限的反应都是有点吃惊,虽然这个政策先前也有各种解读,但大家都还觉得好像挺遥远。真的到了眼前还是感觉接受不了。大家多数聚焦在延时退休这个话题,关心的是自己需要延时多长。一个国家是否决定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多久、几次,跟其当时的老龄化情况,息息相关。那我们国家的老龄化程度到底怎么样呢?我查阅了统计局官网上发布的2023年鉴,里面有1982年到2022年的人口比率,1982年,总人口10.16亿人,0—14年龄段占总人口33.6月,16—5༕4岁,占总人口61.5%,而65以上人口占比4.9,到了2022年,人口14万,65岁人口占比14.9%,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而我国2022年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已达到了14.9%,已达到了深度老龄化的标准。我又查了2023年鉴里较详细的年龄分段数据,在2022年底,在15-64这个年龄段里,50-54岁占比8.84%,55-59岁占比8.14%,59-64岁占比4.98%,就是说在 这些年龄段里的人很快也会退休,而25-49岁的占比只占了35.6%,所以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使得养老金支付的压力日益增加,延时退休的政策出台。
-
为何当代人在“上进”和“上班”中选择了“上香”?
——龙华寺行走后的思考与探究(在去年的龙华寺行走中,我们发现参观寺院、许愿的年轻人数量和中老年人持平甚至略多了一些,但由于当时行走采访的问题设计,我们没有深入地探究年轻人似乎热衷于“上香”的原因,因此这次选择了这个切入点进行探究。)
根据上观新闻的报道,2023年以来,寺庙游迎来空前火热。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从2月起,预订寺庙相关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上香”一开始只是网络上的一句调侃,但年轻人主动涌入寺庙逐渐变成不争的事实。
针对这个探究问题,我采访了身边的同学
Q:你在日常生活中有过用“上香”替代“上进”的经历吗?你怎么评价这种行为?
A1:有的,比如说中考前去龙华寺,朋友圈转发逢考必过,可能大家都经历过吧。我认为这种行为没有什么不好,虽然人会调侃说是以“上香”替代“上进”,但是没有谁会真的会只“上香”不“上进”,希望现状变好才会愿意去“上香”,至少还是有积极的一面的。
A2:就我个人而言主要还是考试前会有一些“迷信”。我认为这种行为是迫于社会现状的无奈之举。另外,从网络上相关文章的评论区里可以分析出公众对于此现象的反应。有的人对此持肯定(?)态度,从中也能读出一些无奈,比如“不是不努力,是即使再努力也斗不过躺赢的人,还不如求神”,“上香比上进更容易吧?”。也有人对此持批判态度,如“说这些的人,没明白佛说的是什么,炒佛珠,炒头香,这些都不是佛说的,都是商家或(假僧人)抄的。”,“现在的年轻人思想观、价值观混乱,缺乏导向!”可见网络上人们对这一现象贬褒不一。有意思的是确实年轻人大多支持,认可这一现象,而较年长一些的人大多持批判态度。
这也引出了关于“为什么”的部分,在和一位同学讨论的过程中,她提到国内经济发展的最快的时候在改革开放,网络上与“年轻人”相对的人群更传统,可能对佛教更加敬重,并且在他们年轻时,环境是向好的,因此他们认为“上进”是理所应当的,而不应寄希望于“上香”。如今的环境却愈发让人感到无力、无奈,努力“上进”甚至比不上“上香”带来的一时好运,从而导致了这种现象。
分析到这里,关于“怎么办”的部分看来有些模糊了。或许这种现象作为对社会现状的一种应对方式,并不需要被解决,而是需要结局更深层的社会问题吧。
(反思:这次结构化思维分析的时间实在是有些仓促,采访也只是在校内进行,覆盖人群太少,只能用网络留言分析其他人群的观点,并不能展现事件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