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不使用皮肤)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我的精神家园

  1. 主页
  2. 本周要点
  3. 6月28日 云南行走行前讲座

6月28日 云南行走行前讲座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本周要点
43 帖子 42 发布者 304 浏览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王 离线
    王 离线
    王一珺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24

    云南的典故来自于汉武帝的彩云之南,是我在讲座上第一次了解到的。虽然在我非常小的时候,我也去过云南,但是记忆已经消失殆尽,这次也算是对云南的重新认识。
    地理上因为做到过跨学科的模考卷,对于三江并流还是有一点认识的,但是实在想不到,高山与高山之间居然这么近。
    文化方面让我最震撼的是青铜器。他的精细化程度甚至超过很多春秋的作品。你让我想到了良渚玉文化中的玉钺上面雕有细若蚊足的祥云图案。这都是历史中未被揭开面纱的神秘文明,非常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去了解和研究这些文化。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王 离线
      王 离线
      王伟龙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25

      在这次‘’民族滇洱 彩云之南‘’中,民族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汇。在这次讲座之前,我只听地理老师讲过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最密集的区域,可到现在我才知道云南居然有足足26个民族,将近占了全国所有民族种类的一半。造成云南有如此之多的民族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云南的地形特别复杂,因为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互相碰撞挤压,有许多山脉随着隆起,从而在云南地区形成了一道道“裙摆”,导致云南的地形十分割裂,导致在不同区域的人们交流十分困难。其二是因为在历朝历代都有汉族以及其他民族茶马古道以及五尺道前往云南。说起王朝,虽然云南地区也曾出现过几个国家,但都记载很少。例如南诏国,我也只从历史书上的地图中看到过它的疆域范围。通过这次讲座我才知道,原来南诏国是父子联名制的,还曾经与唐朝发起过战争并获得胜利。不过云南还有许多神秘之处等着我去行走时研究。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方 离线
        方 离线
        方萱沂1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26

        联系本次讲座中的云南和之前的湘黔,好像认识这样的边地是有一套“模版”的。从地理特征出发,形成特殊的文化,作为边地,多涉及民族的交融与地方政权的形成,那么不可缺少的主题就是边地融入中原的过程。当时间来到近代,在抗战和新时代的发展中,这片边地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但是当我们将视角聚焦到这片土地,它也会有很多独特的地方,比如云南极高的海拔落差,横断山脉形成的特殊民族走廊——藏彝走廊,云南的民族极为丰富,东南而来的百越,东南亚来的高棉人,还有西北南下的少数民族互相影响,形成了27个民族,无疑是中国之最……
        同时将边地互相比较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同样有军事屯田牵来的汉人,为何贵州的汉人几乎完全融入了当地,但是在云南却形成了特殊的聚落,存有军事堡垒呢?
        云南神奇的地理因素与神秘的文化吸引着人们,引发无数遐思。很遗憾无法亲自去到这片彩云之南的土地,但我想即使在家也能有很多途径有所了解。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何 离线
          何 离线
          何雅馨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27

          本次讲座围绕云南展开,“彩云之南”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寓意着人们对这片美丽土地的希冀与畅想,跨越时空,从古代到如今始终散发着无与伦比的魅力。听了樊老师在虎跳峡的惊险经历,看了同学们模仿不同民族的舞蹈,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是传承千古十分深厚的人文底蕴,带动着我们的心情,走入神奇的云南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侯 离线
            侯 离线
            侯清晏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28

            在我心里,云南一直都是不大起眼的城市。我对于云南的了解在此之前可能仅限于课本上《昆明的雨》和地理书上一些杂碎的知识点。这次讲座后,我印象中的云南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云南的历史从未被世人完整的了解过。倒不是因为人们不重视,而是实在难以发掘。云南的特殊性在于其包含了多个民族,足足有二十多个。这在全世界可以说是数一数二。其次在于云南独特的地形。横断山脉等地貌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云南的民族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同时造成了云彩纷飞和垂直气温带等独特现象。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刘抒逸刘 离线
              刘抒逸刘 离线
              刘抒逸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29

              云南,在我的映象中一直是如昆明大理那样气候宜人、景色优美的旅游圣地。虽也知道它孕育了多彩的生灵,殊不知它繁密的山林间竟隐匿着如此繁多而璀璨的文明、复杂多样的人文自然美景。听老师生动地描绘云南的风景,多样的西南景色如一幅幅画面映在眼前,尤其是“虎跳峡”山之巍峨与水之浩荡,更令人心颤,原来云南不仅有曾经览过的,平静如画的苍山洱海,也有壮美澎湃的惊涛巨峰!古滇国、南诏国、大理国…这些古老国度的名称一个个出现在ppt的页面上,仅仅几行字间就隐隐地向我散发着西南地带那种神秘的气息。它们深富农耕名族的生活特色,又拥有独特多样的名族文化,又听闻,在唐派兵征伐南诏时的“天宝战争”那一战,竟然所有大唐的将士都深葬洱海,这山林之间的西南神秘国度强悍的武力,又为其蒙上一层令人敬畏,却又好奇的面纱。这次的讲座带我真正了解了云南,让我意识到之前去云南旅游时了解的它仅是云南的冰山一角——虽然我知道我们所知只是了解云南的第一步,我想,它独特多样的民族风情、地理气候、历史意义,都使它不愧为所谓“中国压缩版”。终此,我对这“彩云南处”之地的好奇又添许多。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贺心语贺 离线
                贺心语贺 离线
                贺心语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30

                本次行前讲座,我们了解了云南的地理、历史,以及今日云南的种种变化,并重点对行走主题进行了解析。
                云南在古代,是一个传说中遥远而神秘的地方。那里是一切美好景象的化身,那里是融汇世界之地,那里没有炎炎烈日,一年到头四季如春,是许许多多人向往的理想之地。
                云南在现代,是一个现实中多样而共生的地域。云南囊括了整整26个民族,他们或是越人后代,或是藏人后代,或是高棉人后代,古代的大迁徙使他们移居至这个风景宜人、气候适宜的区域,行程一个小型的“地球村”。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在云南能得到完美的展现,它那多元一体的格局,让云南迈向中国,再一步步走向世界。
                古滇国、南诏国和大理国都是云南的前身。樊老师对于古滇国有这样一句评价:“古滇国的很多东西都不存在了,但留下来的却又令人惊艳。”这样的评价来源于古滇国那足以颠覆我们认知的景象。至于为什么我们能对辽、金、西夏等蛮夷国家有所了解,而对古滇国等等的了解少之又少的原因大抵是因为它的历史资料过于稀少,解释起来也太过困难,导致这段历史渐渐的淡出了……
                当今云南,大家都带着放松疗愈的目的前来,云南也成为“慢生活”的理想之地。虽然本次讲座因为时间仓促还没有来得及完完全全地了解,也希望在接下来的时日里有更多的认识,行走见!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高 离线
                  高 离线
                  高心滢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31

                  云南是一个无论是生物,民族,地形,还是气候都丰富多彩的地方,真的像“彩云之南”一般,拥有着人们对它的向往以及神秘的,吸引人前去探索的美感。在讲座中感触最深的其实是樊老师和大学同学不惧危险走近虎跳峡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苏轼在《后赤壁赋》中拉着树枝攀上悬崖的场景,这是否也是人类追寻自由,探索未知的勇气呢。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许 离线
                    许 离线
                    许高宁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32

                    这次行前讲座的主题是民族滇洱,彩云之南,“民族滇洱”是对云南的介绍,“彩云之南”则充满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美好向往。云南地形落差悬殊,足足有6000多米,正是云南多彩的地形孕育了众多民族璀璨的文化,藏彝走廊,便是出自于此。其中印象深刻的还是老师邀请同学上台表演民族舞蹈的环节,老师提到甘肃马家窑出土的文物上雕刻的图案竟然与民族舞蹈的动作十分相似,我十分惊奇在于这些人尽管几千年向各地迁徙早已物是人非,但还能够保留着几千年前的古老文化。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林 离线
                      林 离线
                      林斌泽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33

                      很遗憾一切最后一次讲座我并没有来参加,通过同学的反馈和万老师的视频意识到这个神秘的彩云之国的独特,云南在我的印象之中,仅仅停留在一个蛮夷之地,主要源于当地的民族多样大约有26个民族之多还有横断山脉文明于全中国,这样一个地理位置多山气候复杂多样的神秘之地,也渐渐的走进了我的内心深处的向往,重要的是云南曾经有多年抗争外族的历史直到现在,无数边关的警察和武警战士们人用坚守捍卫着我们的祖国如今内心的景仰油然而生,但是那种深深地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感也流传于心尖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王 离线
                        王 离线
                        王乾宇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34

                        经过这次讲座,我对云南的历史发展和地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云南的地形对多民族共生形式的影响感到很惊讶。同时我觉得他的这种独特的地形也是它能在抗战时期被选为大后方的原因之一。这种地形相对四周处于较高的位置,而且山脉较多,较难完全攻占,同时气候条件也没有那么恶劣,所以他在抗战时被选为大后方。这让我意识到了一个地区的政治作用和地理特征是紧密联系的。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张文景张 离线
                          张文景张 离线
                          张文景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35
                          此回复已被删除!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张文景张 离线
                            张文景张 离线
                            张文景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36
                            在预习这次讲座的时候,我也曾想过一个问题:云南的地形极为复杂多样,南北走向的山脉重重叠叠,形成天然的屏障,不只是阻碍经济贸易,更是阻碍了文化交流,人类迁徙。又因为纬度不同,各地的气候也存在巨大差异。但令我惊讶的是,这里竟聚集了26个少数民族,他们风俗,语言,服饰虽然各不相同,但却在某些方面呈现高度融合。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后来在看到樊老师在地图上指出不同部落的人们跨越千山万水,共同奔赴云南的时候,感觉极为震撼。来自东南亚的孟高棉语族群,来自中国东南的百越族群,来自西北的氐羌族群从不同通道进入云南,在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沉淀下,演化出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他们手牵着手,在欢声笑语下,围绕着火堆跳舞的场面正展示了名族间虽然有很大不同,但却在文化基因的作用下,结合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的整体,表现了什么叫多元一体,和而不同。而那些山川江河的存在,也成为了文化的通道,联结了整个中国,甚至是整个世界,使得民族的基因,人类的文化得以传承。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文史 王宜然文 离线
                              文史 王宜然文 离线
                              文史 王宜然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37

                              讲座反馈:
                              昨天的讲座分为四个板块,行程、地理、名族和历史。同时也解开了我讲座前所提的重重疑问。
                              在预习中我问到,云南的纬度相对而言是比较靠南的,为什么都说云南夏天气候凉爽?我本来猜测是,因为云南的山挡住了太平洋吹过来的夏季风,所以不热。但仔细想后发现云南的山都是考西北的,所以不存在山挡季风。在课上樊老师讲到,云南的大部分季风是西南季风,而不是普遍的东南季风,所以云南所吹的风是从印度洋吹过来的,所以不会很热也不会很冷。再加上夏天湿季,冬天干季,云南的夏天就自然凉爽了。
                              第二个问题是:云南山较多,为什么发展却并不落后?我原本觉得山多就会隔绝人类互通,所以云南相对而言会更加落后一点。不过云南并不是遍地都是高山,从南到北只有北边的山高,而南边的地势也只有764米,中间也正是黄土高原,所以云南大部分地区还不存在山搁人的情况,也就少应验我提出的推论了。
                              最后一个问题是,云南的名族文化是如何产生保护意识的?首先云南的民族多样,是因为各地的人们因各种原因退到云南,而后生存在此所形成的,所以大部分云南的名族都不是本土滋生出来的(我猜测),民族风格也就各不相同了。但云南的民族和民族之间却十分融洽和睦,樊老师讲到,那边的人们都手拉着手,一起围着篝火又唱又跳的,这样欢快的多族祭祀景象,恰好是文化传承和民族融合的真实写照。而在讲座刚开始时樊老师也有提到,云南的民族是“多样共生”的,我国现今有56个民族,而云南就占有26个,这样的多民族地区是应该被人们保护起来的。并且“多样共生”的现象是全国跨时代的普遍现象,这也同样是世界的意义,所以这次大型行走我们不光要行走在云南这个彩云之南的城市上,也要去探讨“人类如何让多样共生”的问题上,一起去了解云南这个民族多样性和历史迷雾下的民族和国家。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杨婧棋杨 离线
                                杨婧棋杨 离线
                                杨婧棋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38

                                这次的云南行前讲座重新颠覆了我对云南的印象。我之前对于云南主要的印象就是在影视剧和网上对云南省文旅推广所说的“四季如春”“花城”等一些标签化的印象。但这次讲座让我了解到了真正的云南和它背后的历史。
                                在讲座之前花云南地图时,我就发现云南有很多“自治州”,中国最长的省会名也在云南。在讲座的过程中,我们还知道了关于云南地势的形成,这些地势对于各个民族来到云南居住的影响。印象最深的是樊老师讲的他年轻时在虎跳峡“探险”的经历,在樊老师的讲述中,我对云南地势的“险”
                                有了实感。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周 离线
                                  周 离线
                                  周子淇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39

                                  讲座反馈
                                  作为这学期最后一次讲座,也是为接下来暑期里面的大行走做准备,这次讲座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的知识点很多。这次行走的目的地是云南说实话,云南在我的记忆里很陌生。唯一接触的痕迹大概是小时候的一次旅游和外婆心心念念念叨着的花市。但这次的讲座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了解和憧憬。
                                  民族滇洱,彩云之南。云南的文化底蕴自然是多姿多彩,充满想象力的。这次记忆最深刻的自然是被邀请上台和老师一起跳云南不同民族的舞了。虽然说曾学习过舞蹈,但是看到云南朴素、亲近自然的舞姿和千年前甘肃马家窑出土的文物上雕刻的人物,依旧会感到震撼。很遗憾无法参加这次行走。不过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带着这次学习的成果再去一次彩云之南。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许 离线
                                    许 离线
                                    许铭轩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40

                                    云南行走行前讲座反馈

                                    本次活动中,我们围绕“滇洱之间,彩云之南”开展了我们的话题。字面是滇池和洱海,中国南方的彩云之间。滇池是古滇国龙兴之地,而洱海是南诏首都地区,代表了古滇国和南诏久远的历史,彩云之南有一个汉武帝的故事,主要表现了云南美好的意境。我最好奇的是云南众多民族的融合,交流,云南内有26个民族,为什它么会成为这样一个民族的共同聚集地?后来听了讲座,我认为是“藏彝走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们做了一个假设,假如人类想要从中亚走到东亚应该从哪个地方进来?我从上往下翻找—西边有高山阻隔,西北是戈壁沙漠,只能从西南方向寻找突破口—而藏彝走廊沟通了黄土高原西端到云贵高原,中间裙摆一样的褶皱、两个高原海拔差不多的高度可以使这些古人类一路向北进入中原。当然,也可以使各北方民族的人民通过这一走廊来到西南,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再加上明清时期的民族交融,蒙古族、汉族、满族…相继来到这片土地。各种各样的文化得以在云南省“传宗接代”,樊老师提到一些北方瓷器上的早已失传的舞蹈样式,如今在云南的一些地区仍然可以见到,樊老师也带领一些同学在讲台上面演示了一下这些舞步,仍然可以依稀窥探到他们对于神明的崇拜,对于祖先的敬畏,仿佛是文化从文物古迹里走了出来。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过铭辰过 离线
                                      过铭辰过 离线
                                      过铭辰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41

                                      这次行走主要是对于云南风土人情的一个讲述,在讲座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云南地区有很多的民族,一开始看到云南只有26个民族我其实是有些不屑的,因为像北京上海这些地方都是有56个民族的,但是上课的时候我才知道这里的26个民族不是指居住的民族,而是指定居在这里很久,甚至是世代居住的民族,这些民族在这里孕育出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又因为横断山区的关系而各自分离。(其实又有一个问题:同样是山区的绍兴,同样的地形复杂,为何没有这样的民族大交融的场景呢?难道只是因为大小的差异吗?)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余 离线
                                        余 离线
                                        余子彤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42

                                        这次的内容是关于暑假云南行走的,我以前对于云南的印象是四季如春以及有很多少数民族。通过这次的讲座我从更多的方面了解到了云南这个城市,例如从地理方面我知道了云南地势落差大是因为板块互相挤压而造成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樊老师讲述他和朋友去虎跳峡的经历以及和同学演示的云南各个民族传统的舞蹈了。先是虎跳峡,通过樊老师生动的语言和动作让我对于云南这个地方的地势有了新的感受。在下面看着老师和同学们表演的舞蹈让我感受到了少数民族舞蹈的有趣,当看到照片上云南各个民族邀请樊老师一起跳舞的时候,也让我感受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热情与淳朴。但是,这也让我认识到了这些传统文化正在慢慢的消失,我们需要弘扬传统文化,或许这就是行走的意义吧!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殷 离线
                                          殷 离线
                                          殷康宁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43

                                          《“民族滇洱彩云云南”讲座反馈》
                                          讲座开篇,我们先就讲座题目展开讨论,前半句不难理解。“民族”指云南的26个民族,“滇洱”分别指代滇地和洱海,是云南的象征,而后半句则揭示了云南得名的原因。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名称原来是汉武帝根据当地气象特征和地理方位所取,云南得名的角度是我从未考虑过的,感觉十分新颖。

                                          云南是个很神奇的地方,民族繁荣、地形多样,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从海南到黑龙江的几乎全部气候特征都出现在这一个省份。这样的地形与气候条件催生出26个不同的民族,也就不奇怪了。

                                          樊老师分享了一段他在虎跳峡边的惊险经历,让我对虎跳峡的印象充满了期待。究竟是怎样独特与震撼的景致,可以让旅人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爬下未开发的峭壁?立于山崖之巅俯瞰大川汤汤又是何感受?真令人无限遐想。

                                          云南诸多历史遗迹中,最惊人的非元谋人化石莫属。对于这仅遗存下的一颗门牙的遗迹,我常听到质疑声,不论是同学们还是学界似乎都有不少人对此发现存疑,而我却认为这足以称得上一个颠覆性的发现。这或将成为证明中国的土地上也曾有过延续至今的文明火焰的铁证,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它可以成为推翻“走出非洲”理论的一根稻草。

                                          云南是一片充满神奇与温情的土地,这场讲座让我对云南充满了期待与遐想。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登录

                                          • 没有帐号? 注册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Powered by NodeBB Contributors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