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不使用皮肤)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我的精神家园

  1. 主页
  2. 本周要点
  3. 6月28日 云南行走行前讲座

6月28日 云南行走行前讲座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本周要点
43 帖子 42 发布者 302 浏览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么 离线
    么 离线
    么晨茗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5

    这次行走的主题是民族滇洱彩云之南,滇洱地理上指滇池和洱海,而彩云之南则是云南这个名字的由来。樊老师告诉我们,汉武帝曾向长安南边远望彩云,于是给这个地方起名为云南这次讲座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等多个方面介绍了云南。听课的过程中解答了我的问题,最开始我提过为什么云南这个地方的民族如此之多。原来是藏彝走廊延伸到南部,一部分少数民族被中原人民挤到了云南这地方,然后另一些少数民族向北迁移,这样三股民族都会聚到云南,也就形成了现在有26个民族的云南。对于西双版纳的竹竿舞,瓦族人跳得甩头舞以及现在已经很难看到的刺青,这些文化都在渐渐的流逝,感觉挺遗憾的.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庄 离线
      庄 离线
      庄仁涵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6

      云南,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一是因为那里民族种类繁多,且地形非常多样,二是我对那里的了解实在很少。云南的常驻民族多达26个,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了解到这种情况的形成其主要原因就是云南奇特的自然条件,老师重点强调了云南的海拔高差,达到了惊人的6600多米,并且涵盖了从海南岛黑龙江的气候环境,这就是为什么云南能孕育出这么多风格迥异的民族了,樊老师给我们看的舞蹈就能很好地反应这一点,经过同学们的演绎,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这样宝贵的生态环境,实在是值得我们的保护。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施 离线
        施 离线
        施旻萱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7

        在这次讲座前,我对云南有26个民族共生是有疑惑的。这次讲座樊老师先从地理的角度介绍了云南,云南受板块撞击就有了横断山脉这样一个南北走向的山脉,我想金沙江拐弯变成长江从而养育我们上海人也是因为板块的碰撞。战乱等原因又使人们逃到中国南边,就比如西南联大,梁思成和林徽因,正是因为这样促进了南北的沟通,而南北的纬度不同带来了各种文化,所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云南会有很多文化的原因吧。然后樊老师还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云南,关于阁逻凤立《南诏德化碑》并且希望与唐和谐共生的问题,我想也许是频繁的战争使他会这么想,这也应该是现在云南有26个民族和谐共处的原因吧。当然我认为那个碑上写的是汉文,但是现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会写各种各样的文字,说不同语言的原因也是出于和平统一。在ppt上的照片中我看到各种少数民族民族的人牵起游客的手一起跳着自己民族的舞蹈,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我不禁为这种不同民族间的和谐感动。横断山脉促进了云南文化的交流,而当时的人们处于战争年代中这又使云南多民族和谐共生,所以我想如果没有板块的碰撞就不会有现在文化多元,甚至有9个自治州的云南,这次讲座让曾经去过云南的我又对云南有了新的向往,并不单单是云南美丽的风景,多种多样的生物。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王 离线
          王 离线
          王悦衡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8

          回家问了一下外公,果然知道高仓健,刀美兰,《芦笙恋歌》,《五朵金花》,《阿诗玛》……这些,在我问时还说这些都是云南的。我是觉得元谋人出土的铲形门齿和铲形门齿在蒙古人中的占比对元谋人会不会是蒙古人祖先完全没有说服力。就两颗牙齿,要说中国独特起源还是太过牵强。还有说舞蹈手拉手跳舞说明祖上是同一支,一直传下来没有任何说服力,这种手拉手的基础方式是完全可以从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中找到相似的例子的,完全可以独立发展出来。并且根据现代研究,进入中国的智人路线是分成两支,一支从南一支从北,就是有从北方进来的,不是不存在。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杨 离线
            杨 离线
            杨沁彦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9

            这次讲座我们走进了云南,在画地图的时候,就已经充分的感受到了云南有很多自治州,感觉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云南的海拔高度差大约为6600多米,还是很震撼的。樊老师还提到了他年轻时在虎跳峡的经历,很危险但是眼前的景象十分壮观,让我对这一处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大家还在课上跳起了不同民族的舞蹈,在云南这样的地方,生活着26个民族,说明大家之间有着十分和谐的关系。在预习时,我提出“新移民”的文化理念是否会影响当地本拥有的文化理念。我现在认为应该不会,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比如在课上我们看到女士在脸上刺刺青这种文化会消失,但是许多“新移民”还是会主动延续当地的文化,共同守护云南。这次讲座也让我对云南有了很深的理解,有机会一定会去欣赏探索这座神奇又充满未知的地方。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陈 离线
              陈 离线
              陈品毅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10

              在本次讲座中,我们围绕“民族滇洱,彩云之南”展开了本次讲座。在讲座过程中,我们讨论了云南的地理特征,民族发展,在地政权,以及融入中原,近现代滇地,当代云南。让我们了解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云南。
              在讲座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有关云南古代政权如:南诏,大理等等。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云南民族以及形成这样丰富地形的原因。让我对云南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城市打起了兴趣。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金 离线
                金 离线
                金祉宸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11

                有一个概念贯穿始终:彩云之南。这是一个优美的称呼,寄托着人们美丽的想象。这也引出了云南谜一样的历史。
                古滇国、南诏国、大理国,都没有列入正史,更何况没多少史料留到今天。我们此次行走,就是为了探寻这消失的云南历史而去的。带着这样目的去云南的旅行者必然不多,大部分都是看中优越的气候条件。这就不得不说起云南的地理因素。
                两块大陆的撞击诞生了横断山脉,这沟通了南北。同时,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在此汇聚,降水丰富。同时,暖而干燥的气流向东北吹,使锋面留在贵州。云南部分处于高原,凉爽舒适,而气压又不太低,故成为中国的疗养圣地。我也好想去玩玩呢!
                此外,樊老师所讲古滇国、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大小和历史地位都让我吃惊不小。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张 离线
                  张 离线
                  张雨芎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12

                  这次讲座的标题是《民族滇洱,彩云之南》。老师讲解了“彩云之南”的含义,这个词代表了人们对云南的美好想象:一个遥远、云雾缭绕、风景优美的地方。讲座中,老师还分享了他去虎跳峡的惊险经历,可惜现在那里现在被修的很难再体验到没有修时候的震撼。可见我们要早点去感受那些没被深度开发的自然景观。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单 离线
                    单 离线
                    单馨语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13

                    这节课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地理板块。云南地势差距极大,北部的山最高可达6000多米,而拉萨这种印象中的世界屋脊上的城市对比起来还低了2000余米,我对这种数字都没什么概念,这样一对比,瞬间让我大受震撼;云南南部河口最低点海拔约70米,云南高低差也有一两座高山那样高了,属实令人感到惊奇。而奇异的还不止这些,“横断七岭”那么雄伟的几座山最近处只有100公里,虎跳峡相隔十余公里便能听到浩荡的水声,云南中部地区土壤富含矿物质,竟显现出红色。在这么一片土地上,滋养了各种神奇的动植物,养育了26个民族在这里世世代代地生活,开启了非洲人前往华夏大地的篇章,显现出一片神秘美丽的景色,让人心驰神往。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陈 离线
                      陈 离线
                      陈星宇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14

                      我从未去过云南。但从地理书、视频科普上有获取了一些云南知识:有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有海拔高的横断山脉、与热带雨林西双版纳。向往的同时,我也产生了一个疑问:海拔高意味着寒冷,那为何云南会有热带雨林呢?
                      这次云南行走讲座,总算解答了我的疑惑。距今约65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剧烈碰撞,造就了中国地质结构最复杂、地貌形态最多样的地区之一——云南。从北向西,距离960千米,云南海拔竟从6740米跳到了76.4米,直降6663.6米。云南多元化的地形,不仅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生物,造就了丰富的生态系统与多样的物种分布;还形成横断山脉,开启了南北沟通的孔道,是各民族分化、交融,形成中国民族文化多样性最典型的区域。“民族走廊”——藏彝走廊,便是出自于此。
                      所谓“云贵不同天,昆明春常在”,昆明花海月月开得益于云南丰富的地形气候。云南的山脉屏障、南北海拔落差,使得云南形成从北热带到高寒山区的七种气候类型。汉武帝正是因为这里多变的天气所形成飞扬的云彩,感叹“彩云之南”。”云南”地名也出自于此,将云南神奇的天与云内藏到这两字中,可谓精妙。
                      云南内有26个民族聚居,不同民族在风俗、语言上都自成体系,因此云南交流语言种类多,节日形式丰富。冯老师在讲座中带着同学们跳了其中两个民族的庆祝节日舞蹈。虽然形式、动作各异,但还是能隐约看到一些相字点,体现出了少数民族在云南的高度融合。这既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必然。
                      很可惜,这次因时间上冲突而无法参加云南行走。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去云南旅游,沿着讲坛路线行走,去探寻云南之密。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陈秋吟陈 离线
                        陈秋吟陈 离线
                        陈秋吟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15

                        讲座反馈
                        本次讲座中提到了一个问题:阁罗凤为什么要立《南诏德化碑》来表明自己的不得已,并提出与唐和好的希望?
                        我们提到阁罗凤多次“背叛”了唐朝,打败唐军,那么他立这块碑是出于何种心态?在讲座中,我个人的猜测是,因为他杀了唐朝那么多士兵,势必会引起两国之间的战争,而立下这样一块碑可以缓和局势,也可以为自己增添名誉。
                        讲座之后我去查找了这个问题,发现历史真相和我的猜测大相径庭。此事的发端是唐朝云南太守的张虔陀在阁罗凤来拜见期间侮辱了他的妻女,阁罗凤上表控告,但朝廷不置一辞,于是阁逻凤起兵问罪,杀张虔陀,攻城夺地数十处。之后,唐两次攻打南诏,阁罗凤起先意欲讲和,但唐朝将领拒绝导致战争爆发,唐军覆没。此后,才有了立碑一事。
                        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历史事件并不能靠主观推测来分析,一定要在有了足够的背景知识之后才能够看清真相,理顺逻辑,明白“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为什么这个人要这样做?”
                        樊老师讲到他和朋友们在虎跳峡“冒险”的经历也引发了我的共鸣,的确,很多事情不趁着少年时去做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这是人类身上的好奇心,驱使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去探索未知、创造未来。就像潘多拉打开魔盒、亚当夏娃吃下善恶树上的果子,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是好亦或是坏,只是注定有人要走上这条“不安分”的道路。
                        我们还讲到了六千年前的彩陶碗上人们手拉手围聚一起舞蹈的花纹,而当今的彝族人依旧如此起舞……这是一条延续了千年的血脉,传承着古代的文明,古老的文化……
                        然而,讲座中也提及,许许多多少数民族的青年人走进了城市以谋取更好的生活,传统文化也同时在一点点消亡。我觉得这并不能怪罪于他们。假若少数民族的人们能够一边维系传统,一边过上好日子,他们并不会抛弃这些,反倒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古文明得以长久的留存。保护文化并不只是那些少数民族的事,这和我们,甚至和全人类息息相关。可以把它们变成一种事业,变成一种生活,这和“科技发展”同等重要,人总不该忘本。
                        这些流传下来的风俗、文化见证着人类一族的成长,回答着关乎人之存亡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竺熠珲竺 离线
                          竺熠珲竺 离线
                          竺熠珲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16

                          民族滇洱,彩云之南。其中山川壮丽,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白族、彝族、纳西族等众多民族世代聚居,民风淳朴,文化璀璨。讲座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樊老师临场邀请我和几位朋友上台表演不同民族的舞蹈。虽然我们动作别扭,频频笑场,但是亲身体验这样的舞蹈,使我更能理解这些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或许台下的观众无法完全体会这些舞蹈的不同之处,但是我可以感觉到,每一个民族的特色都不一样。这正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
                          此外樊老师还给我们分享了虎跳峡的惊险旅途,使我不禁对于那里的险要和樊老师的勇气赞叹。老师说,有些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永远也无法体验那种震撼了。是啊,生命中的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看着讲座的ppt上,呈现了很多老师行读时的照片,无论是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峡谷的壮丽,还是在民族村落中体验淳朴的生活,这些经历,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的享受,更是人们对民族文化的热情。我想,这或许就是行走的意义所在吧。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茹 离线
                            茹 离线
                            茹轶哲0206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17

                            这一次讲座是云南的行前讲座,将云南的历史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其中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古代最开始以舞蹈进行祭祀的,这也由此引出了一个问题,也就是说这些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始祖。除此之外,云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其中的民族是全国最多的。在当今云南的热度不仅是因为其中的气候令人舒适,更多的还是它的文化内涵引出的许多一系列的起点,这是我所认为的,他能够吸引我的地方。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韩 离线
                              韩 离线
                              韩雨馨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18

                              本次讲坛的主题为‘’民族滇洱 彩云之南‘’。说到云南,因为到现在我还没有去过云南,所以对云南的了解不是很多。但是我脑海里对云南这一地区的概念就是地形复杂。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剧烈碰撞,从而造就了中国地质结构最复杂地貌形态最多样的地区之一,云南。高差悬殊、山脉屏障与复杂的地形气候共同作用使云南形成从北热带到高寒山区的七种气候类型,从而造就了丰富的生态系统与多样的物种分布。也正是这一复杂地形与多样,生态使云南自古成为一个像西南开放的天然通道。在讲坛中,我们不仅讨论了云南的地理特征,还讨论到了其民族发展、在地政权等。通过这次的讲坛,我不仅了解了云南这个丰富多样的地区,同时我还融入了云南。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叶 离线
                                叶 离线
                                叶韦汝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19

                                这一次讲座给了我全新的视角来看云南这个地方。我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对于云南的印象实在是不全面的,只看到了云南“有什么”的部分,而没有弄清楚“为什么”的部分。而我印象比较深刻的部分是老师给我们看甘肃马家窑出土的陶器上的图案和现在在云南的民族所跳的舞蹈是非常相像的时候,我对于这一点非常的惊讶,这些人在几千年的迁徙过程中,居然还没有丢掉最开始的文化,有一种时间流转,物是人非,但文化还是一脉相承的踏实感。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1
                                • 胡 离线
                                  胡 离线
                                  胡艾洁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20

                                  本次行前讲座我们围绕云南展开讨论。我们先对本次行走的主题“民族滇洱,彩云之南”进行了理解和分析。“民族”体现了云南有着26个民族,民族交融的特点。“彩云之南”既写出了“云南”名称的由来,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云南的认识,想象和期待。滇池体现了云南文化的发源地。先前我对云南的印象只有景色优美,对那个地方古代的历史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樊老师向我们展示了行走的盖蓝分为6个主题。也依次介绍了云南的地理和历史。云南地理中的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让我印象深刻,虽然横断了东西,却勾连起了南北,也造就了云南多样的生物和多样共生的族群结构,这也更反映了整个地球村正在共同努力的目标:多元化和多样性。而云南的现代意义也十分重要,它曾经是抗战前线和教育重镇,它代表着未知和神奇,也是现代人在强压下疗愈的方式。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廖 离线
                                    廖 离线
                                    廖景希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21

                                    讲坛.jpg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施心然施 离线
                                      施心然施 离线
                                      施心然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22

                                      之前谈到民族关系的讲座中,我们总是在关注西北方少数民族对汉人的影响。那时候我就有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南方没有这样的情况呢?一开始我把它归咎于文明开化的时间、和海洋的阻隔云云,加之古中国一直是世界中心一般的存在。
                                      这次讲座中,我才发现云南——这个在研究政治历史时从来没被我关注的城市,有这么重要的意义。古滇国崛起,形成独立王朝,有和中原同样灿烂却无法研究的青铜文化,而且它对于古中国来说是与南方和印度洋区域沟通的桥梁;汉朝时“以夷制夷”,魏晋时爨氏割据;南诏崛起后和唐朝爆发天宝战争;宋代有大理国延续;元朝时成为行省;明清改土归流;抗战时的护国运动和西南联大……虽可惜它作为中国稳固的大后方存在千年,却少有史料记载,但代替文献的,我想是一种更重要的精神传承。
                                      当樊老师展出一张身处四面八方的人们都自然迁徙到云南的地图的时候,我非常震撼,哪怕迁徙只是一种本能,或是客观因素所迫,但他们最终都到了云南,形成了“朝圣”一样包容的、和而不同的文化关系,拥有了相似的宗教祭祀活动,保存了珍贵的、世界的文化基因……6000年前陶土碗上的舞蹈今天在云南仍见,我又想起我在西湖,发现她和千年前的诗行中描绘的一样美时的感动了……
                                      云南看似是一个不那么“团结”的地方,它宗教太多、语言太杂、山脉广布、交通不便,但这从未阻碍过什么……她一直在那里,这本身就代表着民族的团结。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吕 离线
                                        吕 离线
                                        吕俊桡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23

                                        这一次的讲座介绍了云南,它是‘’民族滇洱 彩云之南‘’,其中彩云之南是汉武帝命名的一个云南的典故,云南的名字便是这么来的。在之前,我对云南了解非常生疏,这一次讲坛中,我才稍许体会道路这里的神奇。
                                        云南的地形非常复杂,是由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剧烈碰撞产生了大量的高海拔的山脉,其中横断山脉对云南气候和文化的影响最显著,横断山脉在地图中呈南北走向,它隔绝了东西走向,却是南北沟通,它让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受到山脉阻挡,被迫抬升形成地形雨,使云南西部和南部降水丰富,气候湿润。同时是云南的海拔落差巨大,出现多种不同气温和气候,使植被和生态随之多样,生态环境的多样促成了人的多样,进而使文化在这里也有了多样性。横断山脉还让中国北方地区的民族通过藏彝走廊来到了云南,使在其他北方的名族渐渐靠拢中原文化时,云南还能保留几千年前原始人的传统文化。
                                        云南此处还存在了南诏和大理等多个王朝,南诏曾与唐发生过天宝之战,将唐军队击退,可见其势力强大,后来南邵覆灭,几代后又在宋朝时形成了大理国,它与中原来往的极少,当时的宋将矛头对准了辽和西夏,蒙古,因此来往极少,蒙古将辽和西夏统治,最终南下侵占了大理国,将南宋包围,灭宋。云南对于宋是战略后方,而宋却没想到这一点。道路近代,云南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中国唯一对外国际的铁轨,为抗日等事迹做出巨大贡献。
                                        云南是个神奇的地方,不论是它的历史还是地理。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王 离线
                                          王 离线
                                          王一珺
                                          编写 最后由 编辑
                                          #24

                                          云南的典故来自于汉武帝的彩云之南,是我在讲座上第一次了解到的。虽然在我非常小的时候,我也去过云南,但是记忆已经消失殆尽,这次也算是对云南的重新认识。
                                          地理上因为做到过跨学科的模考卷,对于三江并流还是有一点认识的,但是实在想不到,高山与高山之间居然这么近。
                                          文化方面让我最震撼的是青铜器。他的精细化程度甚至超过很多春秋的作品。你让我想到了良渚玉文化中的玉钺上面雕有细若蚊足的祥云图案。这都是历史中未被揭开面纱的神秘文明,非常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去了解和研究这些文化。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登录

                                          • 没有帐号? 注册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Powered by NodeBB Contributors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版块
                                          • 最新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