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 雷州琼崖行 行前讲座
-
本次讲座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海南的地理状况,经济发展和历史变迁,本次讲座以三首歌曲引入,从三首歌曲风格的不同,我们发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樊老师还带着我们观察了横版中国地图和竖版的区别和意义,相对于横版,竖版更强调了中国最南边的领土曾母暗沙。两者也更突出了海南在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上的特殊存在地位。在本次讲座之前我就知道海南是一个岛屿,但并没有将它和台湾岛或者广州等长三角、珠三角的发达一线城市进行比较。在这次讲座樊老师的带领下,我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海南的发展速度远远比不上台湾呢?而且为什么海南并没有像台湾一样发挥岛屿(半岛)的这种优势呢?海南的地形看起来更利于人类生存,更利于经济发展啊?我希望我在查阅资料后能对海南有更多的了解。
-
这次讲座樊老师用了三首7,80年代的歌来引入对海南的思考,前面两首和最后一首《请到天涯海角来》,曲调和歌词都有明显的变化,从革命宏大的角度转移到了更加生活化个人化的角度。这堂课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地图从横版变成了竖版,是因为过去的横版只把南海作为一个附图放在右下角,而竖版是将南海诸岛一起放入整个地图,是因为现在人们缺乏领海意识,同时中国在南海,其实理论上说是拥有南海诸岛,但实际上只拥有不到10座岛,而大部分的岛屿都被其他各国“瓜分”。并且同时樊老师在刻上提出了为什么雷州半岛不像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那样一样发达呢?明明都是三面环水,交通很方便,并且雷州半岛处于热带地区有更大的优势。其实主要是因为雷州半岛过于平坦,内陆没有河流,即使三面环水却还是有半干旱区。
-
本次的讲座是关于雷州琼崖行的,其实对此我并没有很大的感触。整个讲座围绕的,应该是海南梦这个词。樊老师介绍了海南的地理位置,发展以及各种政策。
其中有一个问题让我印象很深刻,就是在分析海南岛上的不同方言的时候所提到的,为什么那里的人们都认为自己从属于汉族,却说不同的方言,这所反映的是什么?其实最开始,我立刻想到,这反映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反映了民族的多元化。这的确是最容易想到的,后来回家后我又思考了一下,这时脑子蹦出了一个词“地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在生活中常会用“民族认同感、民族归属感”(以下是我的猜测,可能不是很准确,仅代表个人想法),对这两个的词的解释可以简单概括为:我把自己,把自己所处的地区的文化,当做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我赞同并热爱这种从大地里长出的文化。这样应该能更好的解释为什么当地的人民虽然都承认自己是汉族,却说的不同的地区方言。而这个归属感的来源,一大部分可以归结于海南梦的实施。海南梦的提出和推进,让当地的居民对本土文化有了更深入理解和体会,看到了自身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潜力,从而增强了文化自信,更积极地传承和弘扬本地文化。他们从五湖四海赶来,共同构建这个逐渐形成的“梦”,内心是对未来的幻想和对这块能带来希望的土地的深深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让他们能够逐渐形成极具特色的,但又能反映海南文化的地区文化。即使这个梦破碎了,落了一地的碎片,只留下繁荣过后的荒芜,他们仍是愿意坚守这个曾经存在的梦,这片曾经构建的文明。这是我在网络上看到的一句话“都说文化这个东西就相当于是民族的灵魂,树根牢固了,那样才会长得茂盛,结出来的果实自然而然就会好。对民族文化这个东西,就把它当做你的灵魂。”大概这些居民就是把这个方言所代表的文化当做了自己的灵魂,当做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所以他们不需要改变,也会骄傲的承认自己是汉族的身份。 -
这次关于海南的行前讲座讲了很多我以前完全没有接触到的知识。
以前对于海南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它是一个旅游胜地,也是古代的蛮荒之地。在古代历史当中,我对他几乎毫无印象,除了因为苏轼曾贬谪到海南才,对海南有了一点点了解。
这次讲座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现代史当中下海南的那一段经历。一直印象当中只有下深圳这一段经历,所以对于下海南的这一段历史非常感兴趣。但是得知了其中不少有各种烂尾楼的消息,又感受到了政策和实际之中的不同。海南即将建成全新的经济特区,所以又将在未来的角度上看到它发展的前景。这足以说明海南省在我国地位之重要,也寄托了祖国对于它发展的期望。
还有一个令我非常感兴趣的点是关于中国改版的地图。竖着的地图意味着我国非常重视南海地区,想要通过地图的改版来,让大家增强对于我国海洋领域的认识。樊老师特别讲到了,中国民族历来都是深居于大陆的民族,所以海洋意识较为薄弱。然而在现代大国发展之中,我们不能缺失海洋意识,这也是我们新一代青年应该重视的问题,以及可以向这方面多多思考。 -
海南对于我来说,其实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我的爷爷奶奶自我出生起就居住在海口的老城镇。而这周的讲坛也让我对海南这个地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次的课程以三个视频片段开场,是几首七八十年代的芭蕾舞剧,歌曲演唱等等,也的确是引起了我对本次课程的兴趣。
课堂中下海南的照片和老师的描述属实颠覆了我的认知,烂尾楼的照片,钢筋混凝土的构架与我记忆中欧式结构的楼房,广阔的游泳池大相径庭。而改革开放之初海南和台湾的差距虽说早有心理准备,但在听到惊人的倍数时还是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吸气声。南海岛屿的归属问题也揭开了一层面纱,把目前的局势大剌剌的摆放在我们每个人面前,也给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敲响了地域归属问题的警钟。 -
本次讲座是对我之前想法的一种印证。
先前学习“词”的时候,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词在当下演绎形式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或者说,当下有没有跟词本质类似的传承物?
当时我的答案是:流行歌曲。——同样的抓住了人类共有的情感,同样很细微美好,同样也能流露出作者的心志。
本次讲座伊始,我们先后听了《红色娘子军》、《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请到天涯海角来》,并分析其不同风格对于时代特征的折射。《红色娘子军》中充斥着对地主阶级的仇恨,是孔武有力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则是典型的、抒情性的革命红歌;《请到天涯海角来》则关注起民生,节奏轻快,也有对外国人的一种邀请。
我把自己的结论修正了一下:能经过时代(当下流行)和岁月(一直流传)检验的歌曲,与词本质上的作用是类似的———就像光与影,永远在不同的地方相伴相生。 -
讲座反馈
起先以为这次的行前讲座会着重于海南的人文文化,真正听了讲座之后发现是出乎意料的。
这次讲座以三个时代中关于海南的歌曲作引,先后从政治、地理、历史三方面讲述了海南的发展史,剖析了现状,最终以中华名族长期缺乏海洋意识的问题作结。
我在前几年对于海南岛的认识只有旅游这一点,后来知道了苏轼被贬去过海南岛。直到本次讲座才发现除了苏轼以外,还有不少文人,甚至是“高官”都被贬过海南,并且在明清时期的科考当中取得了极好的成绩,这样看来,海南是一个很有人文情怀、文化底蕴的地方,然而这点并没有进行过多少宣传,我想,如今知道的人也不算多。
现在,海南的南沙群岛归属依旧是一个大问题。猜测海南难以发展的原因,我觉得也许是因为海南地域的政治因素大过了文化、农业、贸易,而彻底改变海南岛在国人心中的形象也尚且需要时间。海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在那段时间当中,海南岛上的民俗、方言、文化,又应当何去何从,是否能得到好的保护也无可得知。
海南房地产的泡沫经济让我想到了日本,同为资本主义发展但操之过急的负面产物,也许这样的发展方式本就不适合海南呢?海南岛的历史悠久程度远超西方国家,应有一套自己的发展方式。无论如何,尊重历史,是一切发展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