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 婉约词(下)& 读书小组
-
这一次的讲座,我们讲了北宋的几位很重要的婉约派的词人。我们首先讲了秦观。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非常的赏识他,以至于在他死的时候,苏轼都不远万里地到了他的灵前,尽管苏轼一无所获。在我们讲望海潮的时候,老师问了我们对其中的哪些句子印象深刻:有的同学说对东风暗换年华的印象深刻,因为读出了年华在无声中逝去,还有的同学对絮帆蝶舞的印象深刻,因为这句话侧面的体现出了作者的内心的复杂。接下去我们对浣溪沙中的宝莲闲挂小银钩进行了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帘是拉住的,还有的同学认为帘是拉开的。我认为帘是拉开的原因是秦观对自己的忧愁并没有要完全的封闭,他也是想透露给别人的,他想让世人都了解到他的苦衷。接下去我们又讲了周邦彦,他和秦观一样同样被误解很深。然而词的大家王国维对他的评价是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说明他再词坛上还是很有地位的,他还开创了赋体词,继承了柳永。他和秦观被冤的普遍原因就是人们认为他们的诗被认为有女性化,他是纤弱的,他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教科书上只有豪放的词,却连一首真的有人间烟火气的婉约词都没有,实在是很可笑。这一学期的讲座也结束了,希望下一学期我也可以继续参加。
-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大家一起读词的意义——大家关注不同的细节,对某个细节加以联想与阐释,再表达出来让大家都体会到这份美好。在冬末春初的世界,梅英、冰澌这样美好的事物正在悄然地消逝,而年华的逝去和这季节的转换是一样的无声的。即使年华无情地逝去,但是秦观仍然将生命中遇到的美好的瞬间写了下来,这些片段成为了他一生的记忆。而下阕“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多么热闹的宴饮场面,可是在仲春,车顶将花打来打去,花枝摇曳,繁华过后落英缤纷,一地残花便自然引出了“行人渐老”。秦观词中的时间、地点、情感的转换是非常自然的,水到渠成。看似柔弱、婉约的词蕴含的是命运与心灵的感伤。蒋勋评价说:“当女性文化失去自己声音的时候,一部分男性文人弥补了这部分空白。从柳永到秦观。”我认为这样说是不恰当的。男性文人的文字再柔美,情感再细腻,也不可能弥补女性失声的空白,社会角色的不同决定了这一点;同时,因为男性文人的文字婉约精细,就将其归为“女郎词”同样是片面的,过度的性别化是对意义的局限,不论是秦观还是柳永,他们的词中传递出的都是人类共通的愁苦与悲哀。
-
12月28日讲坛反馈
这一次讲座让我对婉约派,尤其是秦观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参加讲座之前,秦观于我而言,不过是个略有耳闻的名字。每次提及,脑海里最先蹦出的,竟是背错诗句的尴尬瞬间 —— 把 “晴川历历汉阳树” 误说成 “秦观历历汉阳树”,想来实在汗颜。读《苏东坡传》时,诸多疑问便已在心底扎根:秦观的词到底有何独特韵味?他凭什么能成为苏轼的高徒?又有着怎样的非凡之处,得以在词坛留名?
秦观他的词让我第一眼就感觉很巧妙。听完讲座,更是对他的写作风格惊叹连连。他笔下的景致,并非什么奇伟瑰丽的山川大泽,只是日常生活里随处可见的片段、瞬间,像是邻家小院的一次花开,或是巷陌街头的一场微雨,可这般稀松平常的画面,经他雕琢,就成了独属于秦观的诗意符号,无人能仿。而且,他在景物间构建的联想,仿若一条无形的丝线,把那些散落的意象串联得严丝合缝,灵动自然。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望海潮》里的“兰苑未空,行人渐老“。让人感觉物是人非。柔和的文字却能让人深刻感受到时间的力量。
对于秦观不被选入初中的教材中我是比较疑惑的。秦观的词虽然是以爱情等事为主体。但其中也不乏有以其他感情为主题的作品。但我们似乎一直都在强调豪放派的豪放、怀才不遇、对国家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