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 苏轼(上)& 时文讨论
-
时文讨论问题一:人们参与夜骑,一方面是因为当下的热度和流行,但这不是一种完全盲目的跟风。人们都有一种对于激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都想要在平淡的生活当中找到一些新鲜的趣事去尝试挑战,从而为自己的生活添光彩,也是对于平凡生活的不满。而且人们都有一种对于品质生活提高的热切需求。所以夜骑无疑成为了一种既不妨碍白天工作学习,也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目的的很好方式。我认为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丰富生活的方式,但是的确也无法预料到这种方式竟然会带来如此大的不好影响。提出相关政策的部门应该提前做好民意调查,预估好这一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力,从而合理规划一下。
问题二:因为疫情的到来揭示了一些管理的弊端,所以延续下来封校管理制度。很多学校的校方可能认为这些制度会更加便于管理学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学生安全。但这可能是一种校方为了避免责任而设置的规矩。没有细致的细则,也没有系统的培训,才导致了材料当中事件的发展。这为学生造成了不便,也失去了一部分的出行自由,甚至因为“规矩”太过于死板,在紧急情况下还会造成安全隐患。宿管等第一管理层在不清楚情况,也不清楚规矩的情况下,行事管理粗糙,在紧急情况之后追究责任时也会遭到工作上的影响。校方则可能会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讲座预习
问题一
(1)参加科举、母亲去世、妻子离世、父亲去世、王安石变法
(2)苏轼对于亲人的思念是有一个时间流逝的点涵盖在里面的。拥有一种无时不刻都在思念,一些偶然的契机会引起无限的哀思,一场梦的记忆也会勾起断肠记忆。他也总会想象自己与亲朋好友相聚的场景,想得越真,离得越远,真情便扯出千丝万缕。
问题二:
(1)苏轼给皇上写文章发牢骚,结果被王安石身边的小人借题发挥,成为著名的“文字狱”,苏轼因此被贬。
(2)苏轼开始更加关注日常生活当中的小细节,作品中的内容也更日常化。借景抒情的情也变得开阔起来,变得有些明朗。更有一些无奈和自洽。“东坡”意味着苏轼找到人生当中永恒的一个自己人生的形象寄托,也是对于自己的一次诠释,说明他已经找到了自我所在。
问题三:主客问答中,主客都是苏轼自己的化身。在一次次问答当中,苏轼思想上、观念上的想法更清晰,更明显,也更能表现他在哲思上逐渐深入的过程。也是一前一后的比较和思想突破造就了这种形式的成功。 -
11.30苏轼(上)讲座反馈
首先,缅怀叶嘉莹先生!从小就读过先生写的《给孩子的诗词》,以最质朴的语言让我认识了这样一个富丽堂皇的诗词国度,让我从小便深知诗词之宏大。愿每一位对诗词怀有热爱之心的人都能传承叶先生的伟大的梦想之国!
讲座中最动人的还是苏轼那种“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切的爱。苏轼在梦中见梳妆之王弗,王弗在镜中见走近之苏轼,梦中梦,镜中镜,百转千回,两人终还是无法相见,“唯有泪千行”。但这终是苏轼之梦境,王弗去世了,天之灵的事情我们早已不知;但王弗也一直活在苏轼心中,她在苏轼心中永存,相信王弗劝勉苏轼的话语,即使苏轼“尘满面,鬓如霜”,也始终记在心里,表现在行动上。十年过去了,苏轼可能对王弗的记忆早已模糊;而且樊老师也说,古代写妻子的诗歌非常之少,因为这些太平淡、太平常了,似乎只有歌伎、小妾才有值得写的地方;但苏轼能在十年之后仍然缅怀自己的亡妻,写出如此动人的诗作;从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苏轼,既不是那个“诗酒趁年华”的率真的苏轼,也不是“左牵黄,右擎苍”的那个威武的苏轼,而是和“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样的那个深情的苏轼,细腻的苏轼,温婉的苏轼。苏轼出于文人的那种细腻和敏感,对亲人思念的描写特别出彩,虽然开创了豪放派,在婉约派上也毫不逊色。不愧是一个文学的天才。11.30时文讨论反馈
开封夜骑事件,我本来是有些反感的,因为几万名大学生集体夜骑,在客观上确实对交通有所阻塞,高校采取应急封闭措施也情有可原。但我没有思考过这背后的主观原因——如果将我代入一线管理者,我是会破例让大学生出校门的。讨论时,有同学说,一人破例则人人破例,“破例”造成的后果是管理者承担不起的。但是我认为,在校外出事至少比在校内出事承担的风险低,如果我死守规则,硬是不让大学生出去,如果学生是突发疾病因此而死,关于生命的风险我更是承担不起的。俗话说“规则是死的,但人是活的”,那些闹出事的一线管理者,就是不知道如何变通,才会酿成如此的后果。我们不是不要遵守规则,而是要在最基本的原则之下,在道德的基础上加以不断改正。现在的学科叫做“道德与法治”,但我认为它们其实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包含关系,道德包含了法治——有一些道德上存在争议的事情,就有法律做出的规定来判决。但是关于“大学生出校”这一事情,确实没有相关法律来规定。因此,那些一线管理者只要还保留有人最基本的善,就应该在恰当的时候适当“破例”,也算是保留了社会最基本的善意。
-
本次苏轼的讲座,刚开头是对于叶嘉莹先生的一个悼念仪式,前几天我才刚刚了解到叶嘉莹教授,只是觉得非常的耳熟。然而今天经过樊老师的介绍,,我才知道了他对于古代诗词的贡献,现代人对于诗词的了解是越来越少的,她便将宣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经历了几十年,一直在做着这一件事情。在本次的苏轼讲座中也引用了许多她对于苏轼的认识。其中也就包含了她对于苏轼性格的理解。同时本次时文的讨论是关于大学生夜骑和封闭管理的对比,也就引到了对于当今应试教育的问题,规则是一成不变的吗?一定要固守规则吗?在一些学校中,面对一些可能存在隐患或者危险的情况下,一些人仍是固守规则,对于这种行为,他们的内心是矛盾的,可能是因为怕事后领导责怪他没有遵守规则,也怕此件事件对于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也就是因为这个,在过去造成了一些事件。也是引导我们要形成自己的判断,在打破规则的同时不超越限制太多
-
讲座反馈:
在讲座的开始我们先对叶嘉莹先生进行的缅怀,通过樊老手的讲述,才意识到这位先生是多么伟大的人!具特色的文学大家,他一生穷尽所学将自己对于古典文学的认识传播开来,明白了自己的文化。
在之后我们进入了讲座,名为大江东去:苏轼。以大江东去为名化用苏轼的诗,大江体现了他贯通的艺术通过讲座,我发现了苏轼的以上是那么的多舛,年轻时饱受重用,英姿飒爽,具有挥斥方遒的豪情壮志,但是在经历了父母的相继离世之后,和一些官场上的政治失利并且还遭遇了乌台诗案,我觉得这是他一生的至暗时刻虽然保存性命,但活着并没有那么快乐。实文讨论反馈
今天主要是围绕前一段的热点新闻,大学生夜骑开封事件展开,并且这件食材开端时还是有一个好的导向,但是在事件的高潮却引发了不少的问题,比如说造成当地的交通瘫痪等一系列连锁事件,这些事件无不体现出超过预期的特点。 -
在这次讲座中,樊老师为我们讲述了苏轼从一开始的科举考试到后来人生中的大事件——王安石变法到后来每次固定的三年一贬,而尽管前面的经历跌宕起伏,在看透世俗官场之后的那种所谓“圆融”的心态才是苏东坡人生最精彩的地方。黄州、徐州、杭州、密州这四个地区见证了苏轼的豪放,落魄和美景。“乌台诗案”后,苏轼的心境可谓遭到了更为沉重的打击,家人的负担一下子就将他打垮了,这一点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得到了体现,但苏轼并没有因此而抱怨,即便居住在简陋的驿站中也并没有让他失去乐观旷达的心,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这样一个夜晚,同样的景,同样的人,不过那一次,只有苏轼和张怀民,即便外面的朝廷勾心斗角,我在这一亩三分地中,依旧能闲适自得……
-
时文讨论:今天讲了两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其实关于夜骑我也是有一些自身的体会的,去年我也跟着几十个同学在晚上八九点的时候骑车,当时我应该就是一时的冲动,被几个同学拉去的,所以看到这次事件我第一印象就是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盲目跟风,而不是真的自己有想去做这个事,而且这次活动还造成了这么大的交通堵塞,我觉得是非常不值的。后一个关于规则的讨论,老师说到了一个词叫“平庸之恶”,我比较感兴趣,回家查了一下,发现我最熟悉的一个例子就是指鹿为马,可以说,这些宿管的行为就像是那些大臣,明知真理,却总是口不对心
讲座反馈:苏轼的一生真是打击重重,丧妻、丧父、流放、贬官、入狱,这要是放在一个普通人身上或许他早自杀了,可他是苏轼,他即使经历了这么多也依然怀着一颗乐观豁达的心,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
这次一级会员讨论我们讨论的也还是关于大学生“夜骑开封”事件,在说到材料二时,三件事万老师问我们对于这种因为“规则”而损害了人自己的利益如何看待。一开始,方萱沂同学提到了“规则是人制定的”,我便想到了法律上有一个名词叫“紧急避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事件3的火灾即使宿管为了让同学们出去破坏了闸机也不用负责,更何况只要打开闸机门就好了……规则是人制定的,也是为人服务的,如果人制定的规则违背了初衷反而害人,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
这次讲座主要围绕苏轼展开。随着对苏轼的了解增加,我愈发觉得他实在是太伟大了。从诗文到书画,从美食到古迹,几乎在那个时代能想到的方面,他都给人们留下了些什么。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我觉得这首诗的语言很美。《苏东坡传》中好像没有引用此诗的后四句,可能因为前半首诗更加出名。课上提到,其实前面提到的面对生活的“偶然”态度并不是苏轼最想推崇的,这点我最初在阅读时并未体会到。相反,他告诉弟弟,同时也告诉我们后世的读者,抓住当下、铭记生活中看似琐碎的小事才是最重要的,这与前两次讲座提到的“不如怜取眼前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
-
讲座反馈:在讲座的一开始,我们先进行了时文讨论,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关于大学生夜骑开封的事件,第二部分是关于大学封校期间所产生的种种事件。我认为它们体现了青年人过度自由与过度限制青年人的缺点,青年人特别容易冲动,容易无脑跟风,大学生夜骑开封体现了这个特点;但是大学生毕竟也是成年人了,是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可是第二部分的1系列事件体现了学校过分限制了大学生这一点;所以我觉得应该既给予人们一定的自由,把枪口抬高1cm,还要制定合适合理的制度。随后我们一起悼念了叶嘉莹先生,正是因为她不断的播撒人文的种子,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人文讲堂呀。最后樊老师跟我们讲了苏轼,他是一位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连串的负面的事都在他身上发生过贬官,入狱,贬官,入狱,流放,不过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精神。努力的撑起了一家人生活。
-
时文讨论:
讨论中将“夜骑开封”、“封校”和多件恶性伤人事件放在了一起,我起先觉得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极端,但是在层层深入的剖析之后发现了其中紧不可分关联。
这三件事,形成了一个令人绝望的闭环。
在我看来,它们的根源也许有一部分是出于当前中国应试化教育下品德教育、责任教育的极度缺失。人们过分重视分数、名次、成败,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好成绩”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健康……试问:一个不珍惜、不尊重自己生命的人如何知道去珍视别人的生命呢?(然而很多时候他们是迫不得已,因此很可悲)也是同理,一个从小就生活在“规定”下的孩子,如何能成为一个清醒的大人呢?
而他们也并非生来如此,人的价值观在长期的压抑下越来越扭曲,逐渐丧失了“自主”。这样的过失不应当加于一个人身上。讲座反馈
起先在讲到王国维的话的时候,我是感到很惊喜的。之前我其实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所有人都很喜欢苏轼,他对我而言是一个纯粹的乐天派,直到最近我个人真正身处低谷的时候,才发觉了苏轼身上的人格的可贵。他一生碌碌不得志、起起落落,但他却不曾沉沦于彻底的虚无和绝望,换句话说,他能够一次次把自己从绝境之中救起。一生所作的很多诗词,无论提笔之际多么消沉,末尾却依旧是以希望落笔。
《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就是一种虚无与存在的反差,颇有些加缪“存在主义”的意味了,将一个人漫长的一生细化到一个极小的片段里去,人在生命的片段中永远鲜活,在世间留下了“存在”的痕迹。
我在讲座的时候想起了一句话,“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放在苏轼身上也很合适。这是一种不曾消亡的精神,一种极凝练的人格力量。以诗词为载体,流淌在历史的长河里,被一代代的人传承,过去、现在、未来……经久不散。 -
这一次我们进行了时文讨论和苏东坡的讨论。
这次的时文讨论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围绕大学生夜骑开封与宿管的问题展开,大学生夜骑开封事件主要是由网络的发酵、高潮时期、以及最后阶段组成,而它成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地的政府太过于热情,为了大力拉动发展,广泛宣传让大学生来到开封,最后酿成了灾难。而宿管的问题则是中国社会架构的一个主要问题。宿管是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一个人群,他们为了不丢掉工作,就会做出一些极端的管理行为,也就是超越人性的一种极端的规则控制欲。如果不当上宿管,那么他们就没有其他的事情干了,在当时的处境下,应激的情况下,不得不这么做。
关于苏东坡的讨论,老师跟我们讲了苏东坡早年时期,我发现他是一个全才,从散文到诗词,再到书画,样样精通。老师先向我们系统性地讲了苏东坡早年到晚年的经历,从刚开始的中制科三等到王安石的对抗,让我真正看到了苏东坡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最让我感到触动深刻的是超然台记的的创作,他从杭州到山东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创作了水调歌头。更让我感到震惊的是,当时他去山东时还受到了皇帝的侮辱,最后他来到徐州做太守,为了治理洪水,在城门前站了好几天,后人用徐州黄楼来纪念他。我觉得苏东坡不管从能力还是品格上都是个让我敬佩的人。他把自己的政治主张落实到了实际上,他的足迹遍布中国。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见到他留下的足迹。 -
这次时文讨论接触了很多我比较陌生的名词。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平庸之恶”。“平庸之恶”的表现感觉就像为了保全自身然后牺牲了他人的利益。那当我们面对这些有“平庸之恶”的人的时候,我们该怎么面对呢?他们不通人情、不会变通固然是一个容易受人辱骂的点,但他们大部分又是底层人物,只想保住自己的温饱……那当我们处于那种境地的时候,“平庸之恶”对那时的我们来说是对是错呢……
这次讲苏轼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讲他和他的妻子王弗。两个人一个诗文天赋拉满,一个情商拉满。两个人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但就在王弗26岁时她逝世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后,即便苏轼尝试不再想起,却难以忘记。脑中平时最为温馨、平常的场景反而成了最感人的。那我们在度过这一个个平常的场景的时候,不也要好好珍惜么?苏轼的词是故事,也是人生的道理。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又是该自己编造一段曲折的剧情,还是仔细刻画出日常中的某些细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