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 时文讨论
-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谈谈你认为在林小英看来,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什么?
问题二、阅读材料二,谈谈你认为反对林小英的人他们提出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问题三、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你认为个体该怎么办呢材料一、
北大教授林小英做客《十三邀》这期最近太火了,刷爆了各大网络媒体。
引起了无数人共鸣的,是她对关于教育的、振聋发聩的言论。
“人一生,教育如果是个万米赛跑,你读到高中才一百米吧。你怎么就认定,这些人将来就是胜出者?就算是胜出者,你就活该他们就多占那么多东西吗?”
“什么学习争分夺秒,只争朝夕。朝夕那么漂亮,你看夕阳就快上来了,干嘛不去看看。”
“我对拥有权利不感兴趣,但是我觉得我必须研究权力这个东西。”
不少网友直呼:
“这绝对是年度最勇发言!”
“小镇做题家表示直接破防了……”
“这是可以说的吗?好担心会被封掉。”
于是,京教君赶紧专门去看了这期完整的视频。可以说,看完后的确对内心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一股说不上来的情绪涌上心头。
01
县中的孩子,“卷”是宿命吗?
林小英,是一位研究中国教育的学者。
她有本著作《县中的孩子》,对基层教育论述的非常透彻。
书中深入探讨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县域教育的现状,包括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背景下的生活状态,以及政府、学校之间的关系,国家教育权力与市场选择之间的城乡动态。
这本书对很多从县中出来的人感触很大,甚至可以用“戳心窝子”来形容。
前几年,有个词语总会时不时被拿出来鞭尸,那就是“小镇做题家”。最初,小镇做题家这个名字并没有太多负面的含义,更多是凭借努力考上优秀大学的小镇青年的自嘲。但慢慢的,它演变为“视野局限”、“缺乏资源”、“只会应试”的标签。
这些标签主体的来源,就是县中的孩子。
大城市与小县城教育资源的偏差,已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
出生于小县城的孩子,真的要非常非常努力,才有可能进入一个好一点的学校,看到稍微远一点的风景。
那该怎么做呢?
无他,拼命的学,拼命的卷。
《十三邀》中,许知远和林小英到访了湖南省长沙县第六中学。这所学校所呈现的画面,恰是中国万千学子的缩影。
林小英说:如果有个镜头把高一到高三记录浓缩在一个小时里面,就能看到生命力怎么慢慢萎缩,一荣一枯。
听起来挺残忍的,但现实没有放过任何一个人。
许知远说他们那个时候学英语,是去理解一个外部世界,可是现在的高中生学英语更多是在理解一个内部世界。当学英语的目的不再是和外国人沟通,而只是为了给自己看,这样的英语学来的意义是什么?学生们只是马不停蹄地想进办法把单词记下来,把分数提上去。连在教室放美剧这种对学英语非常好的方法,老师也只是摇头:“是应该这样,可是没时间。”
片子里,学校学习的紧张氛围贯穿着每一分每一秒。
高三的学生埋头苦读,“埋头”在这里不是形容词,是个动词,他们埋在一摞一摞的题海和书籍里面苦读。不想别人看见他,也不想沟通交流。“高三学生”这个身份就像上了发条一样:学习时间紧张,我跟你聊天有好处吗?我们之间可以交易什么?
墙上的标语“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知识成才、态度成全”、“奋起飞翔、路在脚下”“高考倒计时80天”这些红底金字标语贴满了教室外的整条走廊。
高三学生有个排演合唱节目。合唱对他们来说,只是学校的任务,不得不完成。没人来得及沉浸在旋律之中,学习才是学生的主旋律,要手捧资料见缝插针地背单词、背知识点。这不禁让人想起网上部分高中跑操的视频,人人手捧教材仰天背诵。去操场是为了放松身心?不存在的。不管是因为老师严厉管教,还是周围同学都这样,即使运动的很累了,也得翻开书本装装样子。
《十三邀》里还有一个画面:学生们在食堂吃饭,桌子上铺满了用不同颜色标注的单词纸。一边吃,一边瞄,不知下咽的菜肴是什么滋味。
学校公共区域的卫生也由学校物业负责,不需要学生们打扫,为了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刷题和学习。
一切都为学习让路,你没有任何理由和时间,去关注学习以外的东西。
县城的学校没有办法做到关注学生更多的发展,它的所有资源只能更加聚焦在升学。但学生们作为一个“人”,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02
谁规定你如此“评判”我?
网上有个段子:
精英教育:辛苦但成为精英。
快乐教育:快乐地成为普通人。
中式教育:极其辛苦地成为普通人。
林小英说:“人们总是说要去别的地方看一看,其实这并不是人生的一个必然的价值。你在世界各地转一圈挺好的,那个康德一辈子没走出那个镇不也挺好的吗?为什么一定要用某一种单一的价值来调动所有人?”
这句话让我们思考:之前大众所认可的教育方式,究竟有没有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戴建业说:适当的教育留白,可以缓解孩子的焦虑。
在今天的环境下,父母们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很难说。拿这一点去苛责家长们,似乎也不太公平。
所有的社会指向,都是将学历作为衡量一个人的基础标准。
家长已竭尽他们所能,将孩子托举到他们能做到的地步。
片中现场有家长已渐显银发,在为孩子的未来宣誓,个中滋味,很难用具体的语言形容
前段时间,京教圈发表的《投入上百万,月薪就3000!学历贬值加速,家长还要不要鸡娃?》中,详细分析了学历通胀的现状。文中提到:即使学历越来越不值钱的背景下,仍然要意识到学历是找工作的敲门砖,且非常重要!
在这样的评价体系里,学校的教育系统过于单一似乎也找到了缘由。
当教育变得过于功利化,学生和家长过分依赖高考成绩和升学率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自然会忽视学生的自然成长和多元发展。
“我们太喜欢把社会的单一标准,当作全部当作一切,当作每个人都应该效仿的东西。”林小英的话不仅指出当前教育结构性问题的原因,也指出我们个人在成长中痛苦的原因。
在《十三邀》片中,学校把军训引入学校教育——学生要上军体课,以迷彩服为校服,以军号为铃声,每个班安排一位教官。当学校领导向林小英介绍“对于这样的安排,大家全部自愿”时,在场几人对视无言,心领神会。
每个教室外配备的iPad看起来很智能,但目的却是监视学生。孩子上课要打卡,在课堂睡觉、没拉拉链等各种小事都会被列入纪律问题。
然而,这样的评判标准就一定是对的吗?
上月有个新闻“河北一高中颁布新规定,允许女生留长发扎高马尾,引台下学生鼓掌欢呼”,听起来有点好笑又心酸。
片中还有个视角很扎心:因为教育政策的倾斜,好老师和好学生都去了市里面。老师和同学们都默认留下来的,就是不好的。
当一个人自己都认为自己很差劲的时候,还有什么内驱动力去学习和钻研呢?
所以在林小英回母校做演讲时,有位学生的发言说:“我认为我苦读了十二年,到最后八十天了,我的想法居然是,我的‘坐牢生涯’终于要结束了。”
用“坐牢”来形容高中生活,想必很多人在读书时都有同感。学生们没有个人空间,所有的时间都被填满了,像一个机器一样不停运转,“争分夺秒、只争朝夕”,变成了一句充满争议的口号。
如果你问现在的学生朝夕有多美,我可能会回答说“刷题这么忙,哪有时间看”。
无法引发思考的教育,真的算成功吗?终其一生都学不会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究竟是把自己算的太明白、还是太糊涂了呢?
03
快乐人生的开启方式:
叛逆和清醒
《十三邀》这一期有一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
在学校现场提问中,有同学说自己跟别人有很大差距,害怕考不上大学。
林小英请出了现场的调音师,也是他曾经的高中同学。他一辈子没有走出过黄花镇,但是他一直在发挥他的特长,有他快乐的方式。
这位调音师真是本期的宝藏,堪称“人间清醒本醒”。
“你们看他现在和我站在同一个舞台上,我并不觉得我们的职业有高低贵贱的区别,他的平衡点和我的平衡点不一样,但是我相信我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他现在活得非常快乐,也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有意义。所以,教育的目标,就是为自己寻找一个平衡点。每个人的平衡点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个体都不一样。”林小英如是说。
是啊,无论周遭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有权利活出自己的人生。不被世俗所定义,不被框架所影响。这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再拿情商这件事举例,全社会都觉得情商高才好办事。
林小英却说:“你可以说我情商不高,可是我情商为什么要高呢?我为什么一定要表现的很活跃?我就喜欢一个人待着,那我也配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这个世界上也应该有我的一个位置。老天爷的这个安排,人都不一样的,没有说哪个人格特质他就一定好于另外一个,谁说我就必须得按照预定的路线长啊?就按照自己的心性来就好了,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各色人等,他都有活下去的理由。”
这“叛逆”的言论,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所谓的“叛逆”,其实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任何人都有值得尊重的权利,任何事物都将自然生长。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条鱼,就不要苛责他不会爬树,直到发现他游泳的天赋,也有惊人的力量。
林小英说,她在山里看到一株灌木,到后来却长得像乔木一样高大。其实世间万物并不在意外界的定义,而是遵从自身生长的需求,努力争取空间,以自身的姿态向上勃发,完成了炸裂的开放。
毕竟,没有人能够永远按照预定的路线成长。按照自己的心性走,才能真正的豁然开朗吧。材料二、
日前,《十三邀》第八季最新一期节目,许知远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的对谈“灌木也能成乔木”播出后,备受关注。
在这期节目里,林小英依然很犀利,并直言现在的教育弊病:教育功利化、无效“内卷”、唯分数论,评价体系单一,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被填满、没有时间探索自我,成长路线被预定、出口单一,等等。
林小英的这些话引发了很多共鸣。
其实这些都是近几年教育批判的一种主流话语,人们并不陌生。比如说教育内卷,这已经是共识了,至于卷到什么程度,成年人去做一下小学生的题就知道了。
林小英的话因此得到了很多赞同,这也是她此次能够出圈的原因所在,她的评价确实戳中了很多人。
但是更值得琢磨的,其实是群嘲、批判她的声音,这在视频的弹幕里可以随处可见。
01
节目里,林小英说了一句,“如果你一生做的所有事情都只是为了谋生,你这一生就是个苦役”。
这是她本次节目飚出的一个金句。但弹幕里也迅速飘来了反怼,“站着说话不腰疼”“应试教育的成功者叫后面的人别上车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坐着聊天挣钱”,等等。
这样的意见很常见,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崇拜分数的应试教育,已经是普通百姓改命的唯一机会。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高考是最公平的,毕竟这个考试里理论上只看分数。而每年围绕高考产生一系列诸如保密、押运、护航、停工等一系列宏大叙事,都在强化这一点。
然而,现实中,某些所谓自主招生、素质教育等,确实也滋生了一些腐败。一些有权势的家庭会和学校合谋,叠加监督不到位,在这些面前,寒门子弟更是毫无机会。此前个别高校领导和工作人员落马,都在印证这种印象。
所以,哪怕内卷的应试教育如此乏味、残酷,那些毫无生气的校园生活,整齐划一的着装妆扮,甚至催生了一些惨剧,但很多人依旧无动于衷——“这就是最公平的,没办法”。
当然,应试教育是不是公平其实也值得再想想。
比如,这两天就有一个新闻,2025年高考报名陆续开启,多地要求严防“高考移民”。这一方面说明有人可以移民,另一方面说明不同地方同分不同命。
但这不妨碍芸芸众生出于对丧失公平的恐惧,而自觉地维护起内卷的教育机制。所有赋予“自由度”的教育改革,也因为慑于这种民意而无法被提起。
哪怕他们其实就是这套内卷机制里最疲惫的一群人——可以想象,群嘲林小英的观众,他们除了内卷别无选择,他们最大的理想,就是在这套系统里争取胜利。
林小英曾经写过一本反思基础教育的非虚构作品——《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不过,她试图拯救的“县中孩子”,以及背后的家长,也许就是她最大的反对者。
今天的教育内卷是矛盾的现象。
如果说过去大学录取率很低,考上大学即是“天之骄子”,那么内卷确实说得通,入场劵就几张,当然得努力。
可是这么多年的高等教育,其实一切都指向反内卷:本科、硕士、博士全都经历了大规模的扩招,本科录取率从5%到93%,堪称几何级数增长。就在前不久还有一个新闻,博士点拟大幅新增831个。
按这个逻辑,教育不应该再卷了。因为每个人上大学更容易了,没什么必要卷。
这时候又有人说了,这是学历的通货膨胀,学历变得不值钱了,更要卷。
这是不是不讲道理?招生少是卷,招生多也是卷,难道宇宙的尽头就是卷,卷是所有人的宿命?
这实在是太颠覆常识了。人们基本的思考逻辑就是,当资源变多,人们就不需要过度竞争。医院多了,球场多了,人们就不用去抢了,这才是正常的。
但教育似乎很独特。学校多了,录取率高了,可是内卷却越来越激烈了。这真是不可理喻。
我突然又想起了那句怼林小英的话,“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坐着聊天挣钱”。
怎么不可以呢?网红不就是吗?
但估计在做题家眼中这就不是一个理想的工作,在社会眼中也是如此。虽说网红挣得多,但网红承受了多少骂名,翻一翻评论区也能感受得出来。
网红,就像一个时代的照妖镜——这并不是说网红是妖,而是看待网红的态度,折射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民众心态和深层人性:仇富、偏见、固执、从众等等。
舆论对网红的挞伐可谓不遗余力,看看这些所谓翻车网红的评论,那些呼吁“严厉打击”“彻底取缔”“关闭电商直播”的声音是多么亢奋。
这里只是拿网红举个例,无意去为网红辩驳。但是“不能靠聊天赚钱”的想法,或许正是教育内卷的原因:
很多人在有意无意,封闭教育之后的就业出路。比如一个可以“靠聊天挣钱”的工作,在群情激愤的不宽容下随时被扼杀。很多年轻人或是突然失去了这个工作,或是战战兢兢、敬而远之。
那么剩下了什么呢?
应试做题,跟他们此前的教育逻辑是同构的。看看今天年轻人崇拜的职业,考公考编考教师。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做题。
很多年轻人不仅鄙视网红,也鄙视文科,崇拜理工科——这其实还是崇拜做题,文科所谓的自由发散、不求唯一、重视“综合素质”的学科,是没用的,就是不如只求唯一解的理工科。
那么,教育怎么能不卷?
教育最后的目标,都是为了有限的那几种工作,只能是有编的、稳定的、要考试的、看学历的那些。
所有脱离了做题路径的职业,都不是好职业,万般皆下品、唯有做题高,那么当然得卷。
教育是扩招了,社会的宽容度并没有,少数出路才能被认可。体力活、做生意、陪聊代练、“靠聊天的网红”,都不在很多人的理想之列。
这当中有观念的问题,比如人们对新型职业的陌生和恐惧,舆论压抑了多元创造,社会不能理解“实物生产”之外的价值,等等。
但也并不全是观念,这些没有被纳入“好职业”,背后一定都是普通人根据嗅觉和感知,进行理性筛选的结果,一定存在着或是权益福利或是工作境遇的差距。
比如,当城市落户用学历乃至学校作为筛选标准,那么自然是告诉年轻人卷好学历才配被大城市“看上”,更有实际的好处。
又比如,国内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为3.7年,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这些自然也是告诉年轻人,找个稳定有保障的工作,不要“想有的没的”。
再比如,只有某些职业才有完备的五险一金、医疗养老保险,那么当然也是告诉年轻人,你该朝这个方向努力。
没有人能说林小英说得不对,学生不能过度嵌入,而应该“脱嵌”,从一种固定的、标准的、统一的模式中挣脱出来,道理都懂。
但是,万一做题就是他们最认可的模式呢?一个年轻人喜欢看风看云,满脑子天马行空创意,他敢去尝试吗?
我总是忍不住脑补那些怼林小英的年轻人形象,他们会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大概也会刷短视频成瘾,然后看到网红翻车的时候忍不住啐一口:早该封杀你们了,对实体经济一点好处没有。
然后,躺倒在床上刷手机,刷到个某单位的招聘信息:要不我也报个名?
这是一种认知的困境:没有也没法有“其他想法”的年轻人,也不会想到应试做题之外还有什么。
真正能拯救他们的,其实也不是做题,而是让所有像“聊天”这种看似不稳定、不正经、没保障的工作,都能在体面、有尊严、权益均等的前提下,挣到钱。
能停止内卷的,不是学校多了,而是路多了。 -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谈谈你认为在林小英看来,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什么?
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选择、规划自己的人生,意识到自己其实有很多条路可以走,而不是只有刷题、学习、内卷这一条路。问题二、阅读材料二,谈谈你认为反对林小英的人他们提出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林小英认为人一辈子除了谋生之外还要做些其他事情、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而反对她的人认为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如今这种社会氛围中轻轻松松谋生,因为他们认为“唯有分数高”,只有内卷、卷过别人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唯一能去大城市的机会。我认为这些理由过于片面,我觉得反对林小英观点的人就是她口中“一辈子的苦役”、都是“小镇做题家”,他们没有选择自己人生的契机——而实际上,去了大城市不一定代表这辈子就成功了,即使没有走出自己的家乡,也可以在自己的家乡以另一种方式发光发热。问题三、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你认为个体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个人不应该随波逐流都去“内卷”,别人上什么课我就上什么课,别人用什么辅导书我就一定要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自己的孩子真的不聪明、不是学习的料,那家长就应该早早意识到这一点,从其他方面发掘孩子的潜力,而不是还希望靠“内卷”改命。孩子也不能因为学习不如人家而自卑,每个个体都会有超越别人的机会。 -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谈谈你认为在林小英看来,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什么?
为了给“自己寻找一个平衡点”。找到一个自己所热爱的事情,并为之奋斗
问题二、阅读材料二,谈谈你认为反对林小英的人他们提出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大概意思就是那些卷的学生他们没有条件不卷。我觉得有是有点道理,但就要怎样定义成功了,一个小镇做题家可能考进了大学,但这不代表成功啊,对应地,一个人没考进大学也不能说他就不成功,还是要看自己的情况
问题三、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你认为个体该怎么办呢
我觉得其实真要让我去脱离这个教育的体系我也不敢,毕竟人生只有一次,谁敢乱来?但如果人人都是这种想法,那么应试教育恐怕就要永远压制住学生们的青春了。这样的社会体系可以说已经套住了每一个学生。 -
一.我认为在林小英眼里,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就是提高个人素养,让所有人都有能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一个快乐的清醒的人,而不是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
二.我认为反对林小英的人的理由可能有以下几种:1.自己也经历过这种内卷,最后取得了成功,成为了上位者,反过头嘲讽那些轻松的人,因为觉得他们这么没有压力,是不会像自己一样取得好成绩的。我想到网上的一句话,“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要把别人的伞撕破”。2.林小英只是坐着夸夸其谈,她并不能证明享受无忧无虑童年的人同样能取得和她同样的薪资或是待遇,社会地位等。3.不卷就无法走出大山农村,无法与全国各地发达城市的学生相媲美。我认为这些观点是不合理的,人和人之间本来就是不同的,你数学好一点,那我的英语成绩比你好,每个人擅长的事情都不相同,你知道不能强迫一个五音不全的人唱歌,那为什么要逼一个对学习一窍不通的人拼了命去达成那些有天赋的人轻轻松松就能做到的事呢?
三.其实我们是很无能为力的,“因为周围所有人都在卷,我不卷我就考不过他们”,现在的情况是这样,单凭自己是很难改变埋头苦读的命运的,另一方面艺考现在选拔要求也很高,你得成为在优秀的人里面最优秀的那个人才有可能抽身。我们能做的估计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不只是指学习),再往那个方向努力了。 -
1.她可能认为是教人如何成为一个人,如何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活下去。
2.有关于不同出身的人一开始所面对的资源不一样,现在的社会上升渠道单一,没有其他办法。我认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合理的。不论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现在它就是这样,想要跨越阶层就是主要靠教育。所谓的更注重人的内心压,非文化成绩等都是在已经拥有较高的收入条件下才能进行的。说是要发展自己的兴趣,不能死读书。但是现在不仅是中国,全世界的教育都是这样的一种选拔体制。选拔就需要标准,对于公平的标准人的兴趣真实能力反而是无法用同一标准衡量的,反而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黑幕、关系户问题。并且现实就是你去到了好学校,成为一个普通的白领,工资和工作轻松度都明显的比蓝领好。人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当只有一个渠道时也只能在里面卷了。
3.对于个体我无法提出通用的建议,因为我可以很肯定的说我的出身和运气已经很好了,我无法切身的体会县里中学的样子,也无法体会那些学生的心理。我从小接受到的非学校教育都是更加强调人自身的兴趣和将来的持续性学习、发展。这是建立在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的。就像反抗精神其实是需要人为教育的,确实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给别人提建议,讲什么人文啊素质啊不要将成绩当成唯一的标准之类的。
-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谈谈你认为在林小英看来,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什么?
通过阅读材料一我觉得林小英觉得无法引发思考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和只看成绩的体系,不是适合所有人的。教育可能需要留白,需要时间去引发孩子们的思考。问题二、阅读材料二,谈谈你认为反对林小英的人他们提出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材料二里的理由也是合情合理,现在的内卷是对未来的害怕,认为高考是唯一的出路,也是唯一公平的,确实是现在的现状。
认为林小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她是既得利益者,没有考虑过一般老百姓的出路问题。很多职业确实不受待见,即使能够赚钱,却也在大家心里觉得不上台面。
问题三、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你认为个体该怎么办呢
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这个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在社会的普遍认知之中,只有读好书才能有好工作,大家都想做体面的工作,这也是事实。
我认为自己能够做的就是尽量抽出时间来思考“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什么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多思考可能是我目前能做的唯一事情了吧。 -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谈谈你认为在林小英看来,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什么?
去认识、理解世界,向内延申理解自己并且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活法,就是所谓跳脱出自我塑造的茧房,向外则是把这些当作媒介去理解更多。
问题二、阅读材料二,谈谈你认为反对林小英的人他们提出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其一是认为她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是因为由于把考试不断神圣化,也就是把人的测量标准不断单一化,相应的还有一套对于什么算好的人生的趋同解答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观点。同时人们在自己所熟悉的网络世界肆意发言,不停地发生着强烈的对冲,在此之下仍然是一种现实生活对个人的拘束。
问题三、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你认为个体该怎么办呢。
对个人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转换观念——执着于稳定的观念并不可取……或者换言之稳定作为一种单独的属性常常需要内卷或者诸如此类的方法去获得,毕竟这类职业所需要的就是具有服从性、毅力和强执行力的人才。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这样,最基础的应该是理解并且接受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才能以此为根据发扬自我,不过只是有可能实在社会的夹缝中寻求多元的可能。 -
1、林小英看来,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引发思考,引导孩子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是为了开启新的生活。
2、人们觉得她已经作为应试教育的受益者,还在说应试教育不好,觉得她不讲道理。况且对于现在大多数人来说,应试教育好像是“咸鱼翻身”的唯一出路。中国人的“知足常乐”永远只是一句口号,每个人脑子里的都是“逆天改命”。
3、个体该怎么办?对大多数人来说无解。除非找出另一条路走。我认识一个篮球特长生,打篮球进交附。而且将来很大可能也是走篮球路线进交大之类。他所走的路是篮球特长生骗文凭的一条路,然而篮球特长生的名额如此少,大多数人走不了。而且他本身篮球有天赋,还有当大官的爸爸,用不完的钱。他都是找姚明曾经的队友做教练,一对一训练的。如此,篮球谁能比得过他呢?况且,即使篮球稍逊一些,也可以凭其父亲的威力上交大。这是普通人比不了的。那也只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罢了。当然也可以在学习不繁忙的时候,赶紧增加自己的能力,这样会很有好处。走出中国就是更好的选择了。 -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谈谈你认为在林小英看来,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什么?
我认为在林小英看来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并不是考取一个好工作,而是通过学习不断的充实自身,活到老学到老,使自己终身受益,没有那么多的功利性。
问题二、阅读材料二,谈谈你认为反对林小英的人他们提出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反对的理由有说现在应试教育是穷人唯一的翻身之路,只有通过应试教育才能成功。我认为这并不合理,应试教育并不是唯一的成功之路,只是应试教育太普及了,全国都是。
问题三、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你认为个体该怎么办呢
我也是无能为力,现在国家的要求是这样子的,光靠我一个人无法改变这样子的状况。是 -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谈谈你认为在林小英看来,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什么?
在林晓英看来,人要有着自己的理想,而不是被他人所规划。不要被旁人的言语所干扰,从而去配合别人去努力的讨好别人。
问题二、阅读材料二,谈谈你认为反对林小英的人他们提出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我认为他们提出的理由可能就是你自己身为一个通过应试教育成功的人,却不希望后面的人踩着你的路也走向成功,还有的理由可能就是大众思想,大家都这么做,我们为什么不这么做?我认为这些理由并不合理。有些孩子天生就并不适合学习某些东西,但是如果你对他进行强迫,只会引起他的叛逆和反感。应试教育就是在强迫你学习。而林小英作为亲身参与者,肯定是要在经历后才可能有这种感受的
问题三、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你认为个体该怎么办呢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我认为大家都应该有着自己的思想以及道路,不应该听别人的说,这条路好找工作,那个工作好而去努力的迎合别人。反而你应该思考你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并不是所有人都要走那一条路,而是要将那所有的小路拓宽扩大,创造出无数条的大路 -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谈谈你认为在林小英看来,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什么?
在林小英看来,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去做自己,甚至是为了取悦自己。欣赏当下,每个人都应该有不一样的人生,当每个人的人生都千篇一律时,那这一切都成为了枷锁。问题二、阅读材料二,谈谈你认为反对林小英的人他们提出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站着说话不腰疼”“应试教育的成功者叫后面的人别上车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坐着聊天挣钱”前两个理由本身就是向悖的,既然是应试教育的成功者,又如何站着说话不腰疼?可能人们总是从自己生活的角度,他们只有脚下的一条路可走,他们也只能相信这一条路。总是会不认可比自己好的人,比自己过得轻松的人,斥驳他们的一切。“仇富”就是一条经典的例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人们顺应这大流的走向追求更好,至少更加光明的未来自然是无可厚非的。
问题三、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你认为个体该怎么办呢
我们作为一个个体牵动着的是整个家庭。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冲破这层牢笼,但我们至少得做出改变。还记得七年级(大概…)的时候学一篇外国诗文时樊老师曾叫我们写下一个约定“,将来的你是否走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那时的我们又有几个人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呢?而如今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勇敢的去踏上这条了无人烟的道路。“内卷”“鸡娃”这样的行为已经普遍化,或许离开这条争的头破血流的道路,做一次尝试,挖掘出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把自己的路走宽。当然,在已经无法抽身的时候,有些事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至少不要束缚住自己。 -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谈谈你认为在林小英看来,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什么?
引发人对自我的探索,满足人的需求问题二、阅读材料二,谈谈你认为反对林小英的人他们提出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我认为他们提出的理由有面对就业市场不得不“卷”学历的现状和对于从应试教育中获利的人却劝学生不要“卷”的质疑。第一种理由确实有一定道理,对于各方面条件没有城市那么好的“县中的孩子”来说,可能确实只能通过“卷”先得到他人期望的世俗成功,再思考自我,学会不那么功利的学习。但是我认为第二种理由就不那么合理了,如果林小英少年时期是完全埋头于“卷”中,不思考自身的人,她大概也会成为“没有也没法有“其他想法”,不会想到应试做题之外还有什么”的人,也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因此这种质疑是不合理的。问题三、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你认为个体该怎么办呢
最理想化的状态应该是多认识自己,思考自己,哪怕与主流偏离也要走出属于自己的路。但是这实在是太难实现了,或许于我们而言,在应付现实之外尽量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不完全被时代潮流裹挟已经是最好的做法了吧。 -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谈谈你认为在林小英看来,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什么?
我觉得核心目的是让人们自己会思考。找到自己的“平衡点”,找到并发挥自己的特长。问题二、阅读材料二,谈谈你认为反对林小英的人他们提出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1、他们认为林小英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 2、学历通货膨胀,更要卷
3、排斥网红等职业,认为好好学习才是王道
我觉得都并不是特别合理。第一点说认为林小英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那不正是因为她也体验过应试教育所以才会发出现在的言论么。第二点说学历通货膨胀,更要卷,现在就业岗位难道不算多么?说学历通货膨胀的是不是都只盯着世界五百强那种公司,认为那种公司的岗位才算工作?最后一点原文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坐着聊天挣钱“虽然没有明说但我就是感觉他们在贬低网红,但网红也确实是一种职业,能给人们带来情绪价值,为什么要鄙视或者排斥呢?问题三、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你认为个体该怎么办呢
我们个体大体上可能不会摆脱现在的教育体系。但在放假或者课余时间,可以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不需要因为别人的成绩而感到太大压力。 -
@skyblue 在 10月26日 时文讨论 中说: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谈谈你认为在林小英看来,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什么?
问题二、阅读材料二,谈谈你认为反对林小英的人他们提出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问题三、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你认为个体该怎么办呢1.阅读材料一,谈谈你认为在林小英看来,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什么?
人如何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式活下去
2.阅读材料二,谈谈你认为反对林小英的人他们提出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1-林小英作为应试教育的成功者却不想让后人走他的路
2-学历膨胀更需要卷
3-排斥“坐着就能挣钱”
肯定是都不合理。林小英作为应试教育成功者,怎么可能站着说话不腰疼?林小英把自己的经验说出来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理解他的观点。说学历膨胀更需要卷的人其实是关注于世界500强企业的人。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认为自己寒窗苦读十余年就一定能去这种企业,但是他们没去成,所以认为更需要卷。但中国的就业岗位不算很少,只是那些人不想干罢了。最后,排斥网红真的很离谱,这些人一个个抱着手机刷视频,明明网红给他们带来了情绪价值,却因为嫉妒他们过得好就一定要说个两句,已体现他们的“正确的三观”。
3.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你认为个体该怎么办呢?
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运气很好的孩子,出生在大城市,从小就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让我在现在卷的环境下送自己一片宁静。虽然我现在也走在应试教育的路上,但是我并没有把眼光放在这上面。我已经在找人生中的平衡点了。 -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谈谈你认为在林小英看来,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什么?
教育和学习给予了我们更多选择的权利,不是为了在这个体制中领先而学习,这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是探索而非束缚。
问题二、阅读材料二,谈谈你认为反对林小英的人他们提出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我觉得我能够一定程度上理解他们。他们的反对反映出他们的大多数也都是从这套应试教育,从县中一路走上来的人。发表观点的林小英是北大的教授,他们认为她是从应试教育走出来的成功者,却想“倒打一耙”,让后继者们不要这么做。更无助的是,这种教育环境和体制不会在短短几年发生改变。他们或许认为,既然改变不了,还“高高在上”的评论这条自己走过的路,许多人即将要走的路,有何用?但是,他们的观点具有很大的排外性,比如对网红的评价,这种滞后的观念让他们的逻辑和焦虑形成了闭环。
问题三、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你认为个体该怎么办呢?
社会现状难以改变,在这个体制内,个体能做的,是稳住自己的节奏。现在内卷和各种观念的干扰很多,如何屏蔽并守好自己的节奏很重要。 -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谈谈你认为在林小英看来,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什么?
不能一直听着旁人的选择盲目跟从,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跟着自己的内心想法去努力实现这些事情,学会自己探索未来。
问题二、阅读材料二,谈谈你认为反对林小英的人他们提出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1)首先是人们认为他是一位教育家,却在批判教育事业,这样会产生矛盾。我认为这是合理的,毕竟她是教育家,突然说出这样的言论肯定会引发群众的质疑和不解。2)是根据社会情况而定的。其实这个也很合理,不可能所有人都不卷,但是有些人看到别人在她身边卷,他也会受到影响,有时认为自己格格不入便加入,这样的情况多了,社会就卷了,不能有效的控制。
问题三、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你认为个体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我们首先不能被外界所干扰,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想要做的事,不能因为周围的人在干嘛自己就要跟着干。还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吧… -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谈谈你认为在林小英看来,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什么?
他认为,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活出自己的人生
问题二、阅读材料二,谈谈你认为反对林小英的人他们提出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我认为这些理由并不合理,首先,虽然林小英是应试教育的成功者,但是在当时,应试教育的确显得很重要,当时的教育资源少,成功路径少。但现在的教育资源则比较多,成功的路径也更多。两者情况不一样,不能相提并论。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你认为个体该怎么办呢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我们不应该被局限在应试教育的牢笼中,而是要,选择更多的方式获取信息来学习,在一些时间中放慢脚步,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谈谈你认为在林小英看来,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什么?
为了给自己一个更好的起点,了解自己到底想干什么,然后再走上人生的道路
问题二、阅读材料二,谈谈你认为反对林小英的人他们提出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我觉得理由总结下来就一句话:“不考高分数就没法翻身”,虽然这确实是现在社会上的共识与事实,但是我觉得这一条放在林小英身上并不合适,因为她提倡的是过快乐的人生,并非分数不重要;再退一布来说,这些人(包括我自己)可能都只看到了这一条路,视野局限,自然会说出这种话
问题三、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你认为个体该怎么办呢
我觉得还是自己努力了就好,即便过不上社会眼中体面的生活,只要自己开心也未尝不可 -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谈谈你认为在林小英看来,教育和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什么?
教育和学习是为了让一个人明白自己生命的意义,能找到自己生活的平衡点,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问题二、阅读材料二,谈谈你认为反对林小英的人他们提出的理由有哪些,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站着说话不腰疼”“应试教育的成功者叫后面的人别上车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坐着聊天挣钱”
其实我觉得这些理由并不是完全不合理,当内卷,刷题才会成功,考好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样的念头在他们心中扎根后,听到林小英不一样的观点,自然会习惯性的反驳。而且很多说出这些话的人都是经历了这样内卷的生活,可能他们是这种教育的获利者,所以觉得应试教育很成功。我想更多人说出这种话也是意识到了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只有内卷这一条路可以走,别无他法,明白了这一点后就和其他人一起促进内卷。
问题三、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你认为个体该怎么办呢
我们作为学生并没有改变现状的能力,也没有反抗内卷的办法。但是我们可以在课外拥有自己的生活,让生活慢下来,去寻找发现小小的幸福和美好,始终保持自己的思考,在内卷之余休息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