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 风雅颂行前讲座 & 读书小组
-
选择宋汝窑天青釉圆洗
宋代瓷器发展非常发达,五大名窑是历史书上都标记的重点。
汝窑作为一种名贵又稀缺的瓷器,有一种至今都受人喜爱的特殊工艺——开片。
这种工艺代表了一种宋朝独有的松弛感,碎片纹的随机性更增加了一种汝窑不确定而造成朦胧美的魅力。
淡蓝色但是有点灰色的青调除了宋韵本身一种清新淡雅的美,更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内敛却不失时尘。
宋代园林基于从前对于大自然的人化思想,但是也保留大自然本身的“真”。建筑扩散到风景之中,是一种延伸的流动感。后来的“势”是一种三维的突破,结构与空间质感更加吻合。这就是宋代风韵且有力量感的体现。
如果要体现“宋代精神”,那么山水搭配之中,水的柔和和山石的俊朗必须完美融合。还需有三两绿叶陪衬,但不需太多。只是营造一种意境。 -
11.16风雅宋行前讲座反馈
万老师上课提到一个问题,如果要选择一个朝代,你最愿意回到哪个?大多数同学都回答“唐”,我认为综合多方面考虑,我确实最愿意回到唐代(因为唐代女性地位很高,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等等)但单从文化艺术角度来看的话,我更愿意选择宋。以前我喜欢谢灵运用词复杂的山水诗,认为越华丽的越美;不过现在我反而更喜欢宋代的温润宁静了。暑假书院行走时我们去参观了上博东馆的瓷器馆,其实感觉宋代文物就是一个很割裂的存在,在唐代融合各种风情的唐三彩、明清时期浓艳色调的夹层中,尤为突出。宋代的这种温润,其实体现在各个方面,正是“生活的艺术化”,“艺术的生活化”。例如讲座上提到的“四韵”,这四种文雅的生活行为,其实是受到了艺术这种风雅温润的影响,此乃“生活的艺术化”;而正是人们的生活变得清闲淡泊,不再奔波于科举(因为文人地位大有所提高),艺术潜移默化地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才影响了艺术这个整体,此乃“艺术的生活化”。比起唐代这种华丽的生活,我更愿意在宋代每日享受宁静的艺术之境。
-
这次行走预习讲座中,万老师给我们构建出了一个充斥着“宋韵”的场景,香、书法、瓷器。课上,万老师问我们为什么这些在我们生活中离我们也不算很远的东西能够组成文人墨客们的最爱?所谓的四宝:焚香,点茶,插花,挂画,很多人家里也有其中的某一样或几样,但我们似乎也从没有想过这些平常的东西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来。但宋代文人就想到了,在万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似乎也能理解这些内涵:文人雅士相聚品香读书,享受香气,一边读经谈画论道让诗人在饮酒作诗的过程中静心。最为复杂的其实是点茶,将茶饼压辗成粉末后放入茶盏中以水注点,用力搅拌使茶水混合成乳状再饮用。这样子喝茶也许跟正常泡茶没有区别,但享受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了“四雅”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美学。
-
行前讲座反馈:
本次讲座因是行前讲座,所以先从行走的研究对象基础知识来讲解,也就是塔与园林的常识;其中本来我对园林的概念是十分模糊的,但在这次讲座中有提到,园林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的隔离而人为设置的第二自然”,明确了园林的“人造”和“仿自然”。
了解完基础知识后我们就开始了本次讲座的主要主题—风雅宋。在我印象里宋的风格是比较清淡那种,而本次课程给了我一个更恰当的词,就是典雅的宋韵。宋韵的“韵”字是指什么?或许是一种朴实却端庄的韵味,这种雅气也使现今很多人还是迷恋宋的那股韵味。在讲座中就有提到,宋的雅是将生活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两者相结合,从而使人们都过着不刻意的雅致生活。这或许就是宋代各种艺术生活世俗化的原因,可这其中的世俗化却并不俗气,而还存有许多艺术。 -
这次的讲座从介绍塔的基本常识开始,我在一张张塔的照片之中学习到了塔的各种类型,又了解了园林的知识点。这些科普类的知识对我而言简直天降救兵,因为从前我参观各种园林都只是浮于表面。只是观赏其中的景色,却又不懂得其中的思想和内涵,甚至都不理解到底美在哪里。只是山山水水,草木花鸟,甚至觉得有些无聊单调。
后来介绍了一个古代县城的布局,看到地图的那一刻更加直观。
宋朝中的大俗大雅更是让我感到新鲜。从来都是知道宋朝四雅所构成的优雅清丽,以为这所代表的高尚追求和精神内涵就是宋韵。可是大宋兼顾着大俗和大雅。那么大俗是什么呢?大俗就是最接地气的尘世生活。而宋的魅力就在于这里。生活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生活化双向互补,真正做到全民皆雅,雅与俗的全面融合。因此重视“人”的精神,而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宋朝园林当中也主张自然的人化吧。 -
这一次,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行前讲座。
老师用古装和家里关于宋朝的一些器物引出了后面的课程,一开始,老师先带我们回顾了一下什么叫做塔,并翻出了中秋诗会的视频,开始了这次课程,经过老师的介绍,我回忆起塔有很多种类别,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花塔,金刚宝座塔,密岩塔和楼阁式宝塔。
方塔园除了塔,还是一个园,万老师又带我们回顾了一下园林这个词语的发展史,和前几次学习的词的发展史相关联。万老师说,有些园林就是按照词的意境来造的,我突然就想起了前节课一首词中的句子—小园香径独徘徊。这一句词可能就是一些园林的创造灵感所在。
万老师又告诉我们,园林的五个要素,布局,主景,小景,匾额和沉浸感受,而沉浸感受是最重要的,这可以让参观者感受到园林的韵味。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感受韵味,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视频,关于宋朝人爱干的四件事,老师又总结了一句话,叫做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艺术变得更加的接地气,而生活中也充满了更多的艺术。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张画,图中的园林非常的朴实无华且内敛,刚刚开始我没有意识到一个这个地方到底是自然的还是人造的,当老师问出这个问题时,我竟然难以区分,这就是宋朝园林的最高境界,没有人工的迹象。
最后老师提到了一个人叫郭熙,他有三个主张,高远,深远,平远。这也是宋画后来的发展趋势,追求人在景中,和园林的发展趋势一样,园林也是要求人在自然人造的景物中,宋朝的艺术变得更加的平民化,世俗化。而宋朝也变得更加的文人化,这幅画让我感受到了宋朝的山水精神和宋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