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故事》2024年秋季读书小组 第一轮(文哲书院)
-
这次我们探讨了那时的艺术危机,这就牵扯出一个问题“有什么艺术危机?”。我们围绕了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有同学说艺术的危机是无人创新,大家都遵循旧的,既定的规则来,肯定不会出错,但这样会审美疲劳,并且创新的难度越来越高。如果只是机械地把技巧和题材搬到了自己的作品上,根本就没有学到那副作品真正动人的点,那就是只有技巧没有灵魂的画作。
之后我们聊了书上有创新精神的作品,就如那个很奇怪的像窗一样的东西,把神庙元素与怪兽结合起来,老师说有种把故宫的屋顶搬到自己家门口的感觉,但是这个作品没有产生太大的违和感,我认为这是它处理的好的一点。这个窗表现了在已定义的审美情况下所产生的新的活力,带来冲击感,是个很大胆的尝试。
后来宗教改革也使绘画的题材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前都是关于宗教的画作,这种题材的初衷是让平民百姓能看懂宗教故事,但是随着宗教题材的禁止,画家们只好转画日常生活,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这其中蕴涵了艺术的多元性。 -
@阿楠 在 《艺术的故事》2024年秋季读书小组 第一轮(文哲书院) 中说:
四次 读书作业
阅读范围:第19章 视觉和视像 欧洲的天主教地区,17世纪前半叶
阅读作业:
你如何理解本章的标题“视觉与视像”,英文原题为Vision and visions。请在本章中任意选择一位艺术家/艺术作品,谈谈你的理解。(请标注清晰作品名+序号,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重复)kkk
四次 读书作业
阅读范围:第19章 视觉和视像 欧洲的天主教地区,17世纪前半叶
阅读作业:
你如何理解本章的标题“视觉与视像”,英文原题为Vision and visions。请在本章中任意选择一位艺术家/艺术作品,谈谈你的理解。(请标注清晰作品名+序号,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重复)
我选251-卡拉奇 圣母哀悼基督
通过圣母的神态和基督的肌肉线条,还有旁边小孩的神态,都烘托出悲凉的氛围,用了暖色调,视觉上给人一种悲凉的氛围 -
24/10/26读书线上提交
阅读范围:第19章 视觉和视像 欧洲的天主教地区,17世纪前半叶
阅读作业:
你如何理解本章的标题“视觉与视像”,英文原题为Vision and visions。请在本章中任意选择一位艺术家/艺术作品,谈谈你的理解。(请标注清晰作品名+序号,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重复)
以255克劳德 洛兰《向阿波罗献祭场面的风景》为例,翻到这幅画的时候我感到大受震撼。最先吸引到我的并非其所想叙述的主要人物和场景,而是那颗参天大树。巨大的树木却散发着柔和的光彩,和地下的人们一对比,产生“视觉”的冲击。而“visions”更多代表着一种幻象,他对于光影的处理带给我以幻象的感觉,“vision and visions”有种虚实结合,相互映照的圆融的和谐美。 -
第四次 读书作业
阅读范围:第19章 视觉和视像 欧洲的天主教地区,17世纪前半叶
阅读作业:
你如何理解本章的标题“视觉与视像”,英文原题为Vision and visions。请在本章中任意选择一位艺术家/艺术作品,谈谈你的理解。(请标注清晰作品名+序号,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重复)
单独从词语来看,两个词语“视觉”和“视像”分别表示了“在视网膜上形成图像的能力”与“视网膜上形成的图像”。在这篇中,主要讲述的就是宗教艺术的变化,已经在中世纪之后很久没有登上艺术舞台的宗教终于又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而且得益于文艺复兴的结果,宗教的艺术性质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在p392, 编号为252的作品《多疑的多马》中,就绘画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甚至所绘画的内容也是在中世纪甚至可以被称作是“渎神”的内容:两个人到中年的信徒将手指插入耶稣肋下的伤口。画出的明暗对比也跟中世纪时期的光明完全不同,风格也更偏向于写实。 -
第四次 读书作业
阅读范围:第19章 视觉和视像 欧洲的天主教地区,17世纪前半叶
阅读作业:
你如何理解本章的标题“视觉与视像”,英文原题为Vision and visions。请在本章中任意选择一位艺术家/艺术作品,谈谈你的理解。(请标注清晰作品名+序号,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重复)
“视觉”是一种感观,而“视像”则是“视觉系统接收并处理来自外界的光线信息,并转化为我们所能理解的图像”,在本章则主要偏重于艺术在性质和风格上的进一步改变,可能也有一些视觉效果的变化。
我选择P395 尼古拉·普森创作的一幅画布油画——(图254)«“甚至阿卡迪亚亦有我在”»。书中提到,“这幅画是他持续进行研究所取得的一项最著名的成果,展现的是阳光明媚的南方宁静风景。一些漂亮的男子跟一个美丽、高贵的少女围拢在一个巨大的石墓周围。……而我们更为赞赏的是阅读刻辞的两个人动作之间的相互呼应之美。”
我觉得在这幅图中,两位男子的手指向指向石墓上的刻辞,让我们的视觉中心聚焦在那。整个画面的光线处理也很和谐,明处集中在人物和石墓上,背景则是偏暗,很好得凸显了艺术家想要表现的东西。 -
第五次 读书交流
阅读范围:第20章 自然的镜子 荷兰,17世纪
阅读作业:
1、在荷兰,画专门化题材的画家为什么会出现?你觉得画家们面临的局面和之前几章中呈现的有什么区别?
画专门化题材的画家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在当时由于宗教改革的原因,导致基督教被分为了天主教和新教两个教派,这样就导致画家们不得不去进行新的绘画的题材探索。而一旦你想要去拓展自己绘画的风格,很可能以后再也卖不出去画,这样子的话画家就只能待在自己舒适圈之中,依靠自己引以为傲的画风去赚钱。这样的危机跟前几章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画风的守旧,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前面是因为无法创新,而这次是因为自己不愿创新2、看完本章,你对“风景如画”这个词是否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请结合一副具体的作品谈一谈你的看法?(请标注清晰作品名+序号,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重复)
风景如画,原意应该指的是风景美的像画一般,但读过这一章之后,才发现是因为当时荷兰北方的艺术家们为了进行艺术上创新,在画人和风景上面,都偏向于写实的风格。而在画风景画的方面,不讲究把风景进行任何的修饰,而是直接呈现出最原始的画面。所以在这一章里面风景如画不是赞美风景而其实是赞美画,把真实的情景展现了出来。例如P419页,编号272杨·凡·格因的河畔风车,他所画的并不是那些平常美轮美奂的景象,而是画了他家乡的那些阴沉的甚至有些破败的这么一个环境,但是却真的让我们看见了文中所说的如画一般的景象,更有身临其境的朦胧之美。 -
1.画家们必须维持生计,因为之前的某副作品取得了成功,就保守地继续去画同类型的画作,所以才出现了画专门题材的画家。我认为他们的困境与前面几章提到的不同的点是,前面的几章面临的困境是无法创新,而他们单纯是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
2.我选的是《微风中的荷兰战士和各种船只》(277),“风景如画”在我之前的理解是风景美得像画出来的,不存在的一样,但是这幅画是让我感觉像风景一样,“风景如画”被本末倒置了,应该是“画如风景”了。这幅画很写实地表现了厚云下行驶的船只,海浪与云层这种难以表现的景物却被画得无比逼真,让人身临其境。我感受到闷热的空气,一阵一阵的阳光和广阔的海。 -
24/11/9
第五次 读书交流
阅读范围:第20章 自然的镜子 荷兰,17世纪
阅读作业:
1、在荷兰,画专门化题材的画家为什么会出现?你觉得画家们面临的局面和之前几章中呈现的有什么区别?
那个时期肖像画的流行,让许多以别的作画风格为主的新教荷兰画家选择先做出绘画再拿出去卖,而市场公众的需求是有限的,让画家们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唯一能够出头的机会就是专精一个特定的绘画分支,话专门化题材的画家才会出现。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按照买主的要求进行绘画,而此时的画家们得要先做出绘画再去寻找买主,市场公众的需求变成了画家们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2、看完本章,你对“风景如画”这个词是否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请结合一副具体的作品谈一谈你的看法?(请标注清晰作品名+序号,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重复)
272《微风中的荷兰战士和各种船只》这幅画对于天空的诠释很震撼。我觉得真正意义上美的描摹天空的画,评判画的天空美的标准,是“画如风景”。这种风景下单天空给人的感觉,像是台风天快来的时候,发白又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这幅画描摹的非常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