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故事》2024年秋季读书小组 第二轮 (文史书院)
-
第五次 读书交流
阅读范围:第20章 自然的镜子 荷兰,17世纪
阅读作业:
1、在荷兰,画专门化题材的画家为什么会出现?你觉得画家们面临的局面和之前几章中呈现的有什么区别?
画专门画题材的画家出现,一可能是因为他们擅长画这类画,第二可能是因为有些小画家也想要有点名气,他所处的时代画什么比较出彩,他就画什么类型的画,他们面临的局面是,虽然可以自由画画,但是一般只是跟随潮流在创作,如果想自己开辟绘画方法或者画一些当下不流行的题材,可能天赋和能力就会被埋没、无法出名赚钱谋生。2、看完本章,你对“风景如画”这个词是否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请结合一副具体的作品谈一谈你的看法?(请标注清晰作品名+序号,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重复)
图279《林木环绕的池塘》,这幅画叫做“池塘”,一般来说肯定是突出“池塘”这个主体,但是画中却以林木为主体,通过树木的倒影来表现出池塘。这和我们一般欣赏景色的原则也是差不多的,总是先看到高大的树木,再关注清澈的又有些泛着绿色的池塘。所以我认为“风景如画”就是“画如风景”,讲究色彩上的调和,同时也使某一个景物不会太突兀,整个画面都是和谐的、让人感受到美。 -
第五次 读书交流
阅读范围:第20章 自然的镜子 荷兰,17世纪
阅读作业:
1、在荷兰,画专门化题材的画家为什么会出现?你觉得画家们面临的局面和之前几章中呈现的有什么区别?
因为这样才能在卖画时有把握卖出这一题材的作品,好求名声。他们只能被动的画画,因为除非真的异常出众,否则就不可能赚钱来维持生计
2、看完本章,你对“风景如画”这个词是否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请结合一副具体的作品谈一谈你的看法?(请标注清晰作品名+序号,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重复
我选图272《河畔风车》,正和文中所说的一样,我第一眼就联想到了图255,这幅画的题材在当时可能是很怪异的,因为没有画一些很雄壮或宏伟的建筑,只描绘了一幅乡间风景和一个风车,但感觉非常的温馨祥和,”风景如画“用在这幅画上我认为是正合适的,非常和谐美好 -
1、在荷兰,画专门化题材的画家为什么会出现?你觉得画家们面临的局面和之前几章中呈现的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这是因为画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了,从而导致一个艺术家不可能完全学会并精通所有的画种,就像我们中国也分为山水画,花鸟画等。而画家深耕一个领域,也可以使他在这个领域内的名气越来越大。
2、看完本章,你对“风景如画”这个词是否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请结合一副具体的作品谈一谈你的看法?(请标注清晰作品名+序号,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重复)
我选的图是271《微风中的荷兰战士和各种船只》。我认为风景如画说的就是画中的风景比现实中的风景更加的美丽,所以人们普遍更喜欢画中的美景。这幅画中阳光照在大海上,看起来十分的温暖,丝毫没有那种海水的寒冷。 -
阅读范围:第20章 自然的镜子 荷兰,17世纪
阅读作业:1、在荷兰,画专门化题材的画家为什么会出现?你觉得画家们面临的局面和之前几章中呈现的有什么区别?2、看完本章,你对“风景如画”这个词是否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请结合一副具体的作品谈一谈你的看法?(请标注清晰作品名+序号,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重复)
1.17世纪由于实在是没有钱维持生计,所以他们开始向市场兜售,竞争激烈,那么就开始画专门的一种画,画战争、月夜等等。我觉得画家和前几章面临的最大区别是他们的地位直线下降,很多都不受尊重了。所以他们开始只能走一些猎奇的路线。
2.我选择271这幅画,这幅画用简单而平实的奇妙手法去表达海上的气氛,画面简单,却很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带着观众去欣赏天空大海之美。西蒙笔下的“风景如画”可以说比照片还更能引人遐想。 -
第五次 读书交流
阅读范围:第20章 自然的镜子 荷兰,17世纪阅读作业:
1、在荷兰,画专门化题材的画家为什么会出现?你觉得画家们面临的局面和之前几章中呈现的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首先就是那些画家擅长画这个类型的画。然后就是当时的市民、富商阶层对于画作更加认可,然后就会来购买一些画。那么要聚集稳定的客源和让自己有一点名气,可能大部分画家就会专攻某一类型的画。
2、看完本章,你对“风景如画”这个词是否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请结合一副具体的作品谈一谈你的看法?(请标注清晰作品名+序号,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重复)
我选的是272号河畔风车。这幅画整体没有用过于鲜艳的颜色。并且他只画了一个风车。整个画面很简洁,更加贴合自然。 -
阅读作业:
1、在荷兰,画专门化题材的画家为什么会出现?你觉得画家们面临的局面和之前几章中呈现的有什么区别?
为了得到较稳定的收入。如果一名画家在某一细分领域做到了极致,他就可以碾压同行,自己的作品得以更多地出售。这是作画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了,因为公众都喜欢打听其他人都在买什么。2、看完本章,你对“风景如画”这个词是否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请结合一副具体的作品谈一谈你的看法?(请标注清晰作品名+序号,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重复)
河畔风车272。这幅作品对人们,尤其是天天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人们来说,就是普通的田野景色。但作者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宁静美好,并有意识地把它记录下来,便赋予了它景物以外的意义。
风景如画,风景是实的,画是虚的,但说“风景如画”,现实中的情景让人想到一件艺术作品。正如书中所说,是因为画家们美化了大家熟悉的母题,教导我们在一个简单的场面中看到“如画”之景,我们才会在看到风景时联想到艺术作品。其实也不一定要是画,也可以是一首诗、一首音乐。风景如画一词被广泛使用的其中一个前提是,画中的风景是常见的、生活化的。如果当初画家画的全都是贵族宫廷中富丽堂皇的景象,人们就没法与之产生共鸣,这其中缺乏情感链接,也缺乏自然对人心的触动。 -
第五次 读书交流
阅读范围:第20章 自然的镜子 荷兰,17世纪
预习作业:
Q1:在荷兰,画专门化题材的画家为什么会出现?你觉得画家们面临的局面和之前几章中呈现的有什么区别?
A1:在本文已经上篇就有提到,因为新教的诞生许多艺术家都失去了工作,因此艺术家们开始把绘画的重点放在生活和某个专一领域上,而不仅仅是关于基督,这就是为了生存而出现的专门化题材画家。
前几章中画家遇到的问题 普遍都还在绘画主题固定的前提,艺术家们奋力去创新崭新的画法与技艺,思考如何超越前代人的著作。而这一章中艺术家们面临的就是创造题材的选择了,文章中有写到“一个风格投其所好的艺术家就能指望得到稳定的收入,可是一旦他的风格不再时髦,就可能面临破产。”艺术家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去思考自己所创造的题材是否迎合大众,而这一点因为以前的题材限制是没有的,我觉得这就是比以前更超越的一个改变。Q2:看完本章,你对“风景如画”这个词是否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请结合一副具体的作品谈一谈你的看法?(请标注清晰作品名+序号,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重复)
A2:图272《河畔风车》
虽然预习题中有提到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重复,但这幅画在文中就提到了“如画”,让我觉得它或许是最靠近这次所要讨论的中心。
文中原句写道“一片风景或一片庭园能使他们想起克劳德的话,他们就说它‘如画’[picturesque],即想一幅画。”“风景如画”一般形容这则风景非常美丽,让人觉得它是画出来的,我觉得“画出来的”这一点或许与人们普遍觉得“画是好看的”有密切关系。而图272的画第一眼就让人觉得很平凡日常,迷雾的白天人们在耕种,虽然很美好但我觉得却没有达到“美丽”的感觉,这又与现今人们理解“风景如画”有着相反的理解。
经过我的思考我觉得“风景如画”或许古今意是相互可逆但,古义或许为画的风景很日常让人觉得这个画就是一个风景,而今义是因为这个风景很好看所以才觉得它是画出来的。两者意思里的“画”与“风景”相互替换才形成了真正的“风景如画”,是即说景又说画的(读完这章我对这个词的思考,感觉并不准确…)
还有一点,“如画”的英文是picturesque,这个“que”或者说“sque”又表达着什么意思呢… -
第五次 读书交流 阅读范围:第20章 自然的镜子 荷兰,17世纪
阅读作业: 1、在荷兰,画专门化题材的画家为什么会出现?你觉得画家们面临的局面和之前几章中呈现的有什么区别?
因为当一个画家的一门才能被发现的时候,他继续画这个门类才能得到更好的收益(画家们摆脱了赞助人)。他们的创作目的从美和思想逐渐转变为生活和美,这样的美不是私人的而更加公众。 2、看完本章,你对“风景如画”这个词是否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请结合一副具体的作品谈一谈你的看法?(请标注清晰作品名+序号,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重复)
与其说是风景和画很相像,不如说是风景所表达的或者是让你感受到的共情了和画相似的感受。比如说 林木环绕的池塘 279 表现了如书中所说的诗意,本身有一种自然的协调。 -
1、在荷兰,画专门化题材的画家为什么会出现?你觉得画家们面临的局面和之前几章中呈现的有什么区别?
主要是因为,在荷兰,宗教改革使得新教成为了主导的思想文化,使得之前依靠宗教绘画而成的画家与宗教委托人的经营方式消亡。但在荷兰,却又不像在英国等地,画家不再引起本地人的兴趣,不只有以肖像画讨取政府喜爱一条路,有着广大的市场,所以出现了区别于前几章的局面,画家以门类画来从市场维持生计,而门类的数量又是十分丰富。2、看完本章,你对“风景如画”这个词是否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请结合一副具体的作品谈一谈你的看法?(请标注清晰作品名+序号,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重复)
风景如画,不一定是风景本身怎么样,而是在我们看风景的时候,联想到、运用了某幅画上的视角,那些画为了展现自然与美所刻意运用的布局方式。比如图271《微风中的荷兰战士和各种船只》,其景色本身就是普通的一个海面上的风景,但其运用了色彩、阴影、光线,将这个场景,比如海上的波浪,表现得十分有自然感与起伏的美感。
又如图280对餐桌的静物绘画,虽然并不是风景画,但其运用绘画手法将普通事物表现出美感,与所谓的“风景如画”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
第五次 讨论反馈:
就结合于这一个月的讨论,我的阅读侧重点比较围绕于艺术这一板块经过文艺复兴时期“自由”的转变。在上一次讨论时我定下了初步的猜想;虽说新教的诞生使艺术家们创造的题材有了开放性,可以不局限于宗教,但为了市场艺术家们还是会找到自己的创造落脚点,让自己能生存在这个社会上,这一点从而会让艺术家们限制住自己根本的“创作自由”,进入新的不自由。
而这一次讨论使我加深了我的这一猜想。艺术家们为了生存而定义的专门向 比只能为宗教所创艺术的局限性更加限制自由。我的意思主要为 因为艺术家们需生存,所以他们创作出来的艺术就得迎合大众的审美,艺术被标上了价钱的定义。而这一局限会使艺术家们思索如何创作出超越前人的杰作,并且这一杰作还能符合大众的审美。可理想是很艰难的,许多艺术家绞尽脑汁创新超越出来的东西 大众都理解不了,就此,艺术就越来越抽象,越来越陷入僵局。
还有一点,无论为宗教服务的艺术还是为市场服务的艺术,要想让别人理解的艺术都是有服务性的,而服务性就代表着需要迎合被服务者,也就是社会、大众。不过,艺术确实是可以随心所欲,但是,艺术家想要不受限制的存活下来几乎是不可能,并且因人而异,想要创作出几乎人类都赏心悦目的艺术,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
艺术的故事第五轮反馈
说到艺术的价值逐渐以金钱来衡量,其实现代有很多可笑的事实。比如白纸上画了一个点,拍卖到了1亿人民币;一个烂香蕉被贴在画布上,在苏富比拍卖会上炒到高价……“艺术”逐渐和“拜金”联系在一起。但我认为,虽然17世纪艺术开始和金钱挂钩,但至少那时的化作还有卖钱的价值,艺术家们至少是在认真创作,渴望得到认可;而拍出高价也是对他们画作的肯定与欣赏。就像有人说莫扎特是拜金主义者,但他至少是真的音乐神童、至少能在寒冷与饥饿中坚持创作出《安魂曲》。而现在的艺术和拍卖逐渐抽象化——是真的抽象,而不是毕加索的那种艺术性的抽象。这也是为什么现代西方很少出现有名的艺术家的原因。这是否是现代“艺术的危机”呢?这种危机相比以前将会更加严重、更加持久,只要世界上还有利益存在。
-
当艺术被迫融入进了市场,之前所说的艺术的危机也就不断地持续着,艺术也就不再如“并不那么黑暗”的中世纪那样基本停滞不前了,我们所不熟知的那种“以传承、模仿”为主流的中世纪艺术也就被不断地创新与新意彻底地取代了。
在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清楚为什么说“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但也没太多想。纵观艺术的发展,或许可以说是从艺术逐渐迈向艺术家的过程,从一开始古典时期的希腊罗马,到中世纪,都是主要以艺术而非艺术家为核心的历史,虽然艺术首先还是由某个艺术家开创的,但大多艺术家似乎是与工匠差别不大,只有少数艺术家会开拓创新。乔托以后,艺术家逐渐开始占据了历史的地位,单纯而相似的艺术,比如以希腊艺术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已经不复返了。艺术家本身渴望证明自己的价值,加上市场的逐渐形成,造成了这种演变的诞生。像巴洛克风格,实质就并非是十分统一的。而艺术的流派也不再如之前是以希腊等时间作为命名,而是以艺术家来命名,比如印象派源于莫奈的日出印象画展,巴洛克源于画家们开始为打破危机所作出的创新与反常规,而非有那么一个历史时期,叫做“印象时期”,“巴洛克时期”。艺术成为了艺术家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