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 松江方塔园行走预习
-
与古为新:松江方塔园行走
行走名单:
文哲书院:过铭辰、任禛好、杨沁彦、金祉宸、单馨语、霍佳慧、贺心语
汉文书院:施心然、杨子墨、胡艾洁、吕翰林、李心皓、刘翌童、陈星宇
文史书院:张诺、王宜然、王伟龙、刘瑞祺、夏婧瑶、张文景、庄仁涵
西文书院+文史(2):张轩齐、方萱沂、茹轶哲、张雨芎、蔡欣妍、周子淇行走集合时间:11月24日(周日)9:00
行走集合地点:松江方塔园北门门口
提醒:带好你自己设计的方塔园图!行走预习:
1、中国文化基本常识
1)塔的形制(a)
(b) (c)
a. 填写以上分别是什么形制的塔
b. 分别至少列举三座属于(b)和(c)的塔
属于(b)的塔:
属于(c)的塔:
c. 写出三条b和c的差别2)屋顶形制——填写下面的屋顶类型:
2、行走诗文预习
所有涉及到的古诗文,请自行圈画查阅不明意思的词(上次也教过了哦),不参与行走的同学,也需要阅读并完成预习。参与行走的同学,需要打印带来行走。
问题1:阅读《云间志》所节选的四个片段,请你分别谈一下南宋时华亭(松江)的桥梁、亭馆、寺观、祠庙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
问题2:阅读“方塔园涉及到的景观诗文”,了解相关人物的基本情况。方塔园也被称为“露天博物馆”,你觉得,这样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古建筑聚集在一处的保护方式好吗?
问题3:从冯纪忠先生所选择的造园意向和他自己表述的造园理念中,你觉得他的造园理念有怎样的特点?1)《云间志》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 选段
《桥梁》
华亭环邑皆水,须桥以济。且以顾会一浦观之,绍兴乙丑岁浚治此浦,于河之东建石桥梁四十有六……姑举通衢之高大者,揭名如左……
迎仙桥,在县东南四百步。
望仙桥,在县东南四百步。《亭馆》
古者,君子必有游息之所,舒广其视瞻,清宁其心志,非以为观美也。邑之亭馆无几,废者不复兴,存者名称屡易,而栋宇勿治,其暇为观美载!姑志之,以俟后之思旧者。《寺观》
兴圣院
在县东南二百步。按《孤山闲居集》载《兴圣院结界序》:汉乾祐二年,邑人张瑗之子仁,舍宅为寺。本名兴国长寿,祥符中,改觉玄院。后改今额。寺有嘉祐中赐藏经。《祠庙》
城隍庙
旧在县西。政和四年,迁于县东南七十步。唐李阳冰曰:城隍神祀典虽无,吴越中多祠之。今州县城隍,相传祀纪信云。2)方塔园涉及到的景观诗文
-
云间第一楼
云间第一楼相传云间第一楼楼基原是三国时东吴大将陆逊的点将台。始建于宋代,后在旧台基上有过多次重建和大修。2005年5月,重新修茸的云间第一楼,尚能看出台基城砖斑驳迹象,古朴依旧。清初叶梦珠《阅世编》对此楼有过较为详实的记述,云:“苏州赋甲天下,府治门无丽谯。惟松江之丽谯最巍焕,下筑台基,上建危楼五楹,楼上横匾曰谯楼,楼前竖匾曰松江府,匾旁立冕服木二人,相传其中设大鼓,司更漏,规模弘敞。”晚清以前,云间第一楼的楼名比较实在,如门楼之称,系华亭县衙和松江府治门楼。云间第一楼又称谯楼、鼓楼。谯楼意为此楼较高,能登高望远;鼓楼是说楼上设有巨鼓,明代尚置有铜壶漏计时器,为司更点卯的钟鼓楼。清道光十年(1830),知府见此楼雄伟,甲于一郡,呼为“云间第一楼”。1950年,一场强台风把年久失修的云间第一楼刮去大半,仅剩下砖体台基部分;2005年修复后,楼上悬挂的“云间第一楼”匾额,为著名书画家程十发先生手书。 -
松江府城隍庙相关
松江府城隍:李待问
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与同郡沈犹龙、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等起义抗清,迁母于乡,身任守东门之职。八月初三日,清兵用计袭取西门,城破。见大势已无可挽回,乃从东门下来。有百户挽住说:“您读烂《四书》,今天将怎样?”待问说:“为臣死忠,这是常事,我不过想和家人作最后诀别罢了。”百户说:“您能这样,我先断头以待。”就拔刀自刎而死。待问凭尸而哭。仓卒抵家,少妾换衣涕泣,众人都劝逃走。他笑着说:“死,是我分内之事。且不死,将何以对待那位百户呢?”于是引绳自缢。气未绝而被俘。劝降不屈,慷慨就义。临死,犹告清将不可残杀民众。
松江城破后,清军在城内大肆抢劫屠杀。据清初姚廷遴《历年记》称:“清兵自秀野桥起火,直烧至东门外。南门起火,直烧至府前谯楼,俱为灰烬。北门四周俱烧尽,存者只有十分之一二。杀戮之惨,较别郡更甚。……真所谓云间锦绣,顷刻间化为瓦砾之区。”《顾大申自撰年谱》记载:八月初六日,
“始收兵……剃发者免死。焚敛遗尸,得四万人。”三天之内,小小的松江城竟然有四万人被杀!131年后,乾隆四十一年(1776)赐谥明末殉难诸臣,李待问被赐谥“忠节”,入祀松江府忠孝祠。不久,松江府城隍庙派代表向江西龙虎山真人府请封,李待问正式被封为松江府城隍。 -
松江方塔
松江竹枝词
巍巍楼阙梵王宫,
金碧名蓝杳霭中。
近海浮屠三十六,
怎如方塔最玲珑。 -
明末清初朱舜水
朱舜水,明代人,名之瑜、字楚屿。生于浙江余姚,少年时抱着经世之才,由余姚辗转钱塘到松江,考中松江儒学生。朝廷又多次奉诏特征,均坚辞不受。
后因与几社领袖陈子龙组织义军抗清失败而到日本。日本水户藩主德川光国待以宾师之礼,安排他讲学授徒,向他们介绍中国的建筑、器物以及衣冠等各门技艺,且绘图制型,以助其详知构造和制作的原理。
《避地日本感赋·其一》 朱舜水
汉土西看白日昏,伤心胡虏据中原。
衣冠虽有先朝制,东海幡然认故园。
朱舜水去世前都没能再回中国,而其坟墓按照的却是明朝的风格,墓碑上写的是明朝人朱舜水,这是他一生最后的心愿:“予不得再履汉土,一睹恢复事业。予死矣,奔赴海外数十年,未求得一师与满虏战,亦无颜报明社稷。自今以往,区区对皇汉之心,绝于瞑目。见予葬地者,呼曰‘故明人朱之瑜墓’,则幸甚。”
甲午一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痛定思痛,人们发现了多个中国人的身影?朱舜水就是其中之一。何许人?浙江余姚人,在明末为抗清无望而流落日本,未料恰是给了日本一个“精神引擎”。他在东洋讲学二十余载,培育无数精英,被尊为“日本的孔夫子”。可以说,流传日本的朱子学、古学和水户学,都受到了他的影响,形成了重实证、讲究经世致用、倡导改革致强的思想潮流。日本学者诚恳地说:“天佑以还,儒学以经世治民为要道,不务空理虚论,皆舜水所赐也……不惟后来明治维新受此良好之影响,即于朱氏学说本身发扬而光大之,其功亦伟矣。”在清末民初,中华大地曾掀起“惊识朱舜水”的强烈思潮。梁启超说:“中国儒学化为日本道德基础,也可以说由舜水肇其端。……德川二百年,日本整个变成儒教的国民,最大的功劳实在舜水。”朱舜水的学说既然可以帮助日本振兴,自然对中国的复兴也能有益。于是,中国对于“舜水学”有了一次“出口转内销”。
郁达夫《吊朱舜水先生》
采薇东驾海门涛,节视夷齐气更豪。
赤手纵难撑日月,黄冠犹自拥旌旄。
白诗价入鸡林重,绿耳名随马骨高。
泉下知君长瞑目,胜朝墟里半蓬蒿。- 陈化成祠
陈化成牺牲在上海吴淞战役中,当时松江府城是江南提督衙门所在地,故而不久,松江府就建陈化成专祠,随同陈化成殉难的松江人许林、徐大华、钱金玉、许攀桂的牌位亦附供于祠,世人尊称为陈公祠。
陈化成祠堂旧为清康熙年间的大学士王顼龄之秀甲园。清康熙皇帝两次南巡松江,临幸秀甲园,曾御赐“蒸霞”匾。道光年间,由朱文璇等购得,改建为陈公祠。
楹联
俎豆馨香,荐忠良而易名两字;
粤闽江浙,垂功烈而炳节千秋。
化老佛心为报国志;
成丙州业奉爱乡情。先烈长悬日月剑;
后学永履忠义行。- 天妃宫
《申江棹歌》丁宜福
雕甍绣闼敞灵宫,镇日香烟袅碧空。
风转相乌潮欲上,神妃来往海云中。
3)冯纪忠造园相关
-
借鉴古诗文意境:
《永州龙兴寺东丘记》(选) 柳宗元
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其地之凌阻峭,出幽郁,寥廓悠长,则于旷宜;抵丘垤,伏灌莽,迫遽回合,则于奥宜。因其旷,虽增以崇台延阁,回环日星,临瞰风雨,不可病其敞也;因其奥,虽增以茂树丛石,穹若洞谷,蓊若林麓,不可病其邃也。 -
赏竹亭:
《题画竹二首》 郑板桥
其一
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其二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
冯纪忠先生自己谈方塔园:
《与古为新——谈方塔园规划及何陋轩设计》
方塔园整个规划设计,首先是什么精神呢?我想了四个字,就是“与古为新”,“为”是“成为”,不是“为了”,为了新是不对的,它是很自然的,它是与古为新。与古前面还有个Subject主词,主词是“今”啊,是“今”与“古”为“新”,也就是说今的东西可以和古的东西在一起成为新的,这样一个意思就对了。
与古为新,前提就是尊古,尊重古人的东西,要能够存真,保存原来的东西。但有些个别情况比较特殊。比方说,整个这块基地,是朝北的,我们由北门进来。但实际上过去这个塔,在一个庙的范围内,是朝南的。但明朝的影壁,应是大门口对面的一个影壁,它是朝北的。这很巧5,一个因为你无从考证,一个它现在的现实是朝着北,从北门进来的现实跟影壁原来朝北的位子正相同。这些我们都要尊重,这是一个精神。第二个精神。方塔是最有价值的,所以大家来看方塔,它是主体,因此主体要在全园散布它原有的韵味。这是个原则,能够使得它存它的“古”,同时使其能够显露或者说加强主体宋塔的韵味。整个园子的布局,从其与周围的关系到各个细部,都要能够有这样一种精神。
我主要想从这里讲起,这是总的精神。
要尊古,我们如何才能在最好的条件之下把古塔烘托出来?举个例子,就好像是博物馆里一件贵重的东西,都用一个托子托住它,每样东西都托着。建造这样重要的古迹,都得这样衬托起来。但又不能独立地衬托在那里,要组成一个互相之间的空间关系,根据这样一个原则,有高有低,就像手上托着明珠一样。它有些主次,又有些变化,同时有利于观赏,还要有对游人的关注。所以设计整个园子的原则,也就是这些。把这些从粗到细地贯彻下来。
塔园与广场、园子之间的墙都不封闭,所有的空间都是相互贯通的,并且有多种方向的引导。甬道、堑道等引向宋塔、天后宫。几个大块的面积:大广场的地面、大水面、大草坪既独立,又不封闭,互相之间的空间分而不断,构成整体。
何陋轩的灵感,我当然有啊。
首先,它一定要成为一个点,它的份量不能少于天后宫,这是我的一个点。古人的东西,古人创造的方塔,古人创造的天后宫,都是用台子抬起来供奉着,如掌上明珠。人家来我这个地方,首先会考虑规模值得跟那些比对。思想上是这样,感觉上也是这样。你在一个公园,走了那么多路了,到这里来,也需要有一个开敞的东西,你一个享子,几个围廊,苏州的那一套东西来,不行啊,不够份量啊,这是第一个。
第二,既然这样了,连大小我都要跟它比一比,比配一下子,所以我就跟那画图的讲,你就量一下天后宫的大小。那个台基的大小,我用的就是天后宫的大小,而且是用的三个,三个一样的大小。当时在寻找方向,所以这个东西就可以转动,转动到最后是正确方向,是南北方向。房子是南北向,但摆的过程是时间和空间相互定位、相互变化的一个过程。所以搭个台子,按照角度在转,最后把它定出来。这就是我说的时空转换。
在“人与自然”一文中,我讲“形、情、理、神、意”,讲北宋到南宋是写自然,写山水的精神,到明清开始写意,苏州园林写主人自己的意,从园林发展来讲是这样。整个方塔园的设计,取宋的精神,以宋塔为主体通过大水面、大草坪及植栽组织等传达自然的精神。何陋轩则从写自然的精神转到写自己的“意”。主题不是烘托自然而是摆在自然中,“意”成为中心。宋的精神也是今天需要的,“与古为新”的“古”不是完全的宋,但精神是宋的。我要让这种精神贯通全园,在全园中流动。整个设计为何不取明清,而独取宋的精神?不仅仅因为,作为全园主体且年代久远的宋塔本身传达出了宋的神韵,而且,宋代的政治氛围相对来说自由宽松其文化精神普遍地有着追求个性表达的取向。正是这种精神能让我们有共鸣,有借鉴。所以到了我设计的“何陋轩”,就不仅仅是与我有共鸣的宋代的“精神”在流动,更主要的是,我的情感,我想说的话,我本人的“意”,在那里引领着所有的空间在动,在转换,这就是我说的“意动”。高低不一的弧墙,既起着挡土的功能,又与屋顶、地面、光影组成了随时间不断在变动着的空间。它们既各有独立的个性,又和谐自然地融入到整体之中。
-
-
问题1:阅读《云间志》所节选的四个片段,请你分别谈一下南宋时华亭(松江)的桥梁、亭馆、寺观、祠庙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
桥梁具有分布密集、高大的特点;亭馆具有能一眼望到远处的景色的特点;寺观藏有经书,且是个人住宅改造而成的;祠庙供奉着城隍,举例县中心不远。问题2:阅读“方塔园涉及到的景观诗文”,了解相关人物的基本情况。方塔园也被称为“露天博物馆”,你觉得,这样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古建筑聚集在一处的保护方式好吗?
我觉得好。因为把它们放在一处,有利于后人发现这些古建筑之间的不同,从而舍弃“这些建筑都差不多,没什么值得保护”的观点;并且历代伟人的故事集合在一起,也可以使人们心中的感情更加强烈,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些古建筑。问题3:从冯纪忠先生所选择的造园意向和他自己表述的造园理念中,你觉得他的造园理念有怎样的特点?
他的造园理念不是说要完全还原古代园林的样貌,而是要在“尊古”的同时,也加入一点现代的元素;现在造园林,不是复刻古代的一切,不然这个园林就没有任何价值,而是要复刻古代的神韵,要有现代古代融会贯通的个性,并且符合园林“第二自然”的称谓。 -
问题1:阅读《云间志》所节选的四个片段,请你分别谈一下南宋时华亭(松江)的桥梁、亭馆、寺观、祠庙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
在桥梁方面,宋时可能注重的是实用性,利于交通。在寺观方面,可能多采用古代的书中所记载的一些典故,且其内会藏一些经书。在祠庙方面,南宋时的华亭并没有统一典礼进行祭拜。在亭馆方面,南宋时期可能并不注重,最多就留下一片废墟,给后来的人怀念。
问题2:阅读“方塔园涉及到的景观诗文”,了解相关人物的基本情况。方塔园也被称为“露天博物馆”,你觉得,这样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古建筑聚集在一处的保护方式好吗?
我觉得挺好的。如果按照时间来排序并且进行分类,便可以让人当场对这些建筑的演变有一定的了解,不至于东奔西走去不同的博物馆去了解。但如果是将这些建筑混杂在一起,便会混淆视听,无法体会各个朝代的美。
问题3:从冯纪忠先生所选择的造园意向和他自己表述的造园理念中,你觉得他的造园理念有怎样的特点?
他的造园理念是比较敢于尝试的,将古代的和现代的融合在一起。如果做不好便会给人一种既没有古代的感觉,也没有现代的感觉,就是一个失败品,同时他是尊重古代的文化的。这对于园林的创造有许多的好处。 -
问题1:阅读《云间志》所节选的四个片段,请你分别谈一下南宋时华亭(松江)的桥梁、亭馆、寺观、祠庙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
桥梁提到了“须桥以济”,所以最注重可能还是使用价值;亭馆主要是为了休息、宁静自己的心智;寺观有的是“舍宅为寺”,并多在里面藏有佛经;祠庙中的城隍庙大多已经没有祭祀仪式,但依然有所纪念的神或人
问题2:阅读“方塔园涉及到的景观诗文”,了解相关人物的基本情况。方塔园也被称为“露天博物馆”,你觉得,这样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古建筑聚集在一处的保护方式好吗?
好坏参半吧,好处就是类似博物馆,可以反应这个地区在不同时期发生的故事和事件,比较方便,坏处就是每一个建筑都没有一个确切的主题之类的分类,要是他们被分开保护,就会形成以他们自己为中心的设展等措施,这样放在一起就不能突出某个建筑
问题3:从冯纪忠先生所选择的造园意向和他自己表述的造园理念中,你觉得他的造园理念有怎样的特点?
尊重古人的设计,并加入适当的转换,并且运用一些手法来突出这些古建筑的精神和地位,并且不反对将现代的一些东西放进园中 -
阅读《云间志》所节选的四个片段,请你分别谈一下南宋时华亭(松江)的桥梁、亭馆、寺观、祠庙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
南宋时候的华亭桥梁多,说明交通发达。华亭的亭馆建得既好看又实用。这些建筑一般都建在风景很好的地方,也是人们休息看风景的地方。据我所查华亭那时候的寺观很多,规模很大,建筑风格也很独特,当时不仅是朝拜的地方,也是艺术的集合体。南宋时期,华亭的祠庙很有特色,数量也很多,可见当时人们对信仰的需求。阅读“方塔园涉及到的景观诗文”,了解相关人物的基本情况。方塔园也被称为“露天博物馆”,你觉得,这样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古建筑聚集在一处的保护方式好吗?
方塔园的这个保护办法,我个人觉得是不错的。他们不仅保留了古代建筑,还把它们都放在一起,让大家能一次性浏览,感受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在方塔园里,可以看到宋代的方塔,明代的古桥,清代的园林。也方便很多参观者进行学习。从冯纪忠先生所选择的造园意向和他自己表述的造园理念中,你觉得他的造园理念有怎样的特点?
冯纪忠先生的造园理念强调“与古为新”,他提出要尊重古人的东西,要存真,要保留原来的东西。在如何烘托古塔的思考中,充分体现在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先生的造园理念还体现在他不拘泥于传统园林的固定模式,用了大水面大草坪来传达自然精神。让整个园林以“宋”为主要基调,搭配他自己的设计使得整个空间都活了起来。 -
问题1:阅读《云间志》所节选的四个片段,请你分别谈一下南宋时华亭(松江)的桥梁、亭馆、寺观、祠庙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
桥梁的特点文本中第一句写道”华亭环邑,须桥以济“,体现了华亭当时桥的数量众多的特点。
亭馆的特点我觉得在于选址上。文章中说”古者,君子必有游息之所,舒广其视瞻,清宁其心志,非以为观美也。邑之亭馆无几“,说明亭馆的地理位置比较特别。需要让休息的游客”舒广其视瞻,清宁其心志“。不能像在市区里一样。
寺观的特点是内部藏有经书,文章中提到”寺有嘉祐中赐藏经“。
祠庙的特点可能就是其中供奉着城隍。问题2:阅读“方塔园涉及到的景观诗文”,了解相关人物的基本情况。方塔园也被称为“露天博物馆”,你觉得,这样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古建筑聚集在一处的保护方式好吗?
我觉得不是特别好。首先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古建筑就是因为附近的地理环境而闻名的。如果为了保护它而把它迁移到其他地方,他反而就展现不出来它的一些魅力所在。然后把不同朝代的文物聚集在一起可能会让人有一种违和感。这是我觉得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古建筑聚集在一处的保护方式不好的原因。问题3:从冯纪忠先生所选择的造园意向和他自己表述的造园理念中,你觉得他的造园理念有怎样的特点?
我觉得首先他是很尊重古人的设计的。他在设计方塔园的时候整体规划的精神就是”与古为新“。他是在古人的基础上去创造、更新。
其次就是他很重视那些建筑在空间上不同的观感并且重视游客的需求。文章第五、六、八段就体现着这一点。 -
问题1:阅读《云间志》所节选的四个片段,请你分别谈一下南宋时华亭(松江)的桥梁、亭馆、寺观、祠庙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
桥梁很多,因为松江四面环水;亭馆是给人休息,供人有一个清凉之所的;寺观是皇帝赐经的,因此十分贵重;而祠庙则代表着松江地区的城隍文化。
问题2:阅读“方塔园涉及到的景观诗文”,了解相关人物的基本情况。方塔园也被称为“露天博物馆”,你觉得,这样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古建筑聚集在一处的保护方式好吗?
不好,因为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古建筑如果放在一起可能会给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带来巨大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每一种古建筑都需要不同环境的保养条件,会造成巨大的成本
问题3:从冯纪忠先生所选择的造园意向和他自己表述的造园理念中,你觉得他的造园理念有怎样的特点?
不是一味地遵从古代的想法,而是在古代意蕴的基础上加以现代的内容,形成新式的园林,同时选用“宋韵”而不是“明清韵”是因为宋韵更能体现出园林那种典雅的“意” -
问题1:阅读《云间志》所节选的四个片段,请你分别谈一下南宋时华亭(松江)的桥梁、亭馆、寺观、祠庙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
因为桥梁里面说华亭旁边都是水,所以桥很多,而且当时的桥都是注重实用这个特点。在亭观里说,亭馆是用来休息的地方,注重舒广其视瞻,清宁其心志吗,所以一般都是建在空旷无人的地方。而寺观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里面藏有经书。文中说到寺有嘉佑中赐藏经。而祠庙的主要特点有可能就是里面供奉着城隍了。我觉得除了这个特点,它就没有其他的特别之处了。
问题2:阅读“方塔园涉及到的景观诗文”,了解相关人物的基本情况。方塔园也被称为“露天博物馆”,你觉得,这样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古建筑聚集在一处的保护方式好吗?
我认为这种保护方式还是挺好的,毕竟如果把这些文物分散开来保护先不说它们是否会被遭到其他人的破坏,而且光古建筑修缮人员跑来跑去就得花很长时间。集中起来保护这些古建筑不但使它变得更加安全,古建筑修缮人员也不必跑来跑去了,我们也能更好地看到并了解这些古建筑。
问题3:从冯纪忠先生所选择的造园意向和他自己表述的造园理念中,你觉得他的造园理念有怎样的特点?
我认为它的造园理念主要遵从的是一个尊古,但他也并不是完全的尊古,而是选用宋韵,并且加上现代的造园理念去创新。 -
问题1:阅读《云间志》所节选的四个片段,请你分别谈一下南宋时华亭(松江)的桥梁、亭馆、寺观、祠庙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
南宋时华亭的桥梁是通行必备的,而且数量较多。亭馆是供人休息的场所,建造在清幽的地方。寺观比较重要,是存放藏经的地方。祠庙在当时已经不举行祭祀典了,但仍然供奉着神或重要的人。问题2:阅读“方塔园涉及到的景观诗文”,了解相关人物的基本情况。方塔园也被称为“露天博物馆”,你觉得,这样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古建筑聚集在一处的保护方式好吗?
我认为这种方式挺好的,方便了游客在最短的时间内游览最多种类的古建筑。但需要按照朝代分类,并设置展示牌。这样能让游客系统的了解古建筑的发展演变,一次游览感受不同朝代的历史文化。问题3:从冯纪忠先生所选择的造园意向和他自己表述的造园理念中,你觉得他的造园理念有怎样的特点?
冯纪忠先生希望保留自然的“古”,尊重古人的东西。以方塔为主体,主基调为宋塔风韵。园内的墙不封闭,互相贯通,,但又有独立的空间场地。 -
问题1:阅读《云间志》所节选的四个片段,请你分别谈一下南宋时华亭(松江)的桥梁、亭馆、寺观、祠庙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
桥梁数量众多,规模庞大,且材质大多为石头
亭馆数量不多,缺乏维护,但功能性较强
寺庙道观历史悠久,有着重要的地位,且几经变迁
祠庙随城市发展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问题2:阅读“方塔园涉及到的景观诗文”,了解相关人物的基本情况。方塔园也被称为“露天博物馆”,你觉得,这样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古建筑聚集在一处的保护方式好吗?
不好,不能够系统地有序地展现这些古建筑与文物。问题3:从冯纪忠先生所选择的造园意向和他自己表述的造园理念中,你觉得他的造园理念有怎样的特点?
尊重古文物,主张结合新的文化
推崇简洁的风格,但追求细节上的完美
尊重自然和个性表达,且追求意境与情感交融 -
问题1:阅读《云间志》所节选的四个片段,请你分别谈一下南宋时华亭(松江)的桥梁、亭馆、寺观、祠庙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
桥梁的建造秉承着实用为主,美观为辅的原则而建造。亭馆建造的地方必须要宽广,以达到散心养性的作用,也可以让内心宽大而广博。寺观则比较神圣,藏有经书。祠庙则同样的神圣,要方便人们祭拜。 问题2:阅读“方塔园涉及到的景观诗文”,了解相关人物的基本情况。方塔园也被称为“露天博物馆”,你觉得,这样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古建筑聚集在一处的保护方式好吗?
我觉得有好有坏,但是坏处还是略大于好处。好处在于方便管理,方便保护,但是却不好区分不同古建筑的环境,许多建筑是要适用不同的保护方法的,这样一蹴而就地放在一起没办法区分此点。 问题3:从冯纪忠先生所选择的造园意向和他自己表述的造园理念中,你觉得他的造园理念有怎样的特点?
尊古二字环绕着这篇文章,古代文化是古代园林的核心部分,不能为了延续现在的创新而抛弃了原本的古文化。 -
1.南宋时华亭的桥梁以石桥居多,实用性强;亭馆怡然清幽,是供君子休息的场所,数量较少且不修缮;寺观用于藏经书;寺庙曾被搬迁,在当时已经没有祀典这一活动。
2.我认为并不好。首先,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分布在各地的古建筑在一处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建筑迁移途中会损坏;其次,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建筑修缮不易,由于修缮手段、时间的不一致,会导致保护地隔三差五地闭馆闭门,不利于游客游览;最重要的是,不同时代的建筑物有不同的风格,当风格不一的建筑全堆在一起时,像是吃西餐用筷子,有很强的违和感。
3.冯纪忠先生的设计理念是围绕“与古为新”的精神,尊古、仿古的同时,与现代技术、风格相融,“古”为主,“新”为次,打造非常自然的方塔园。 -
问题1:阅读《云间志》所节选的四个片段,请你分别谈一下南宋时华亭(松江)的桥梁、亭馆、寺观、祠庙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
松江的桥分布很紧密,走几步就能见到一座桥,都是用石头制造,装饰十分精美;松江的亭馆的装饰并不是很精美,而是非常的淡雅,很符合君子的精神,而江南因为游山玩水的地方很多,所以亭馆也很多;寺观在松江很重要,他们当时甚至把宅院拆掉来建造寺观;祠庙在松江也比较多,主要是祭祀一些比较有贡献的人,里面祭祀的人叫作城隍。
问题2:阅读“方塔园涉及到的景观诗文”,了解相关人物的基本情况。方塔园也被称为“露天博物馆”,你觉得,这样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古建筑聚集在一处的保护方式好吗?
好,这个样子可以把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古建筑聚集在一起,保护更加的集中,而且可以清晰地对比出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建筑的区别之处;还能让游客走更少的路,看到更多的风景。
问题3:从冯纪忠先生所选择的造园意向和他自己表述的造园理念中,你觉得他的造园理念有怎样的特点?
要把古老的东西变成新的,要保护好古老的建筑物上面的每一个细节,要让人们可以沉静在里面。 -
1、A覆钵式塔B楼阁式塔C密檐式塔
楼阁式塔:栖灵塔,龙华寺塔,松江方塔
密檐塔:朝阳北塔,八棱观塔,崇兴寺双塔
楼阁式塔每层可以站人,供登高望远,出檐较深,全塔每层均匀
密檐塔不可站人,出檐较浅,最下一层最高,其余平均
2、问题一:松江的桥梁以石桥多,亭馆不多,名称经常更改,寺观为宅院所改,祠庙多而兴盛。
问题二:把不同时代的建筑聚在一处很好。一是提醒观赏者,这个园子是今人所建,古建筑都是他处移来;二是给古建筑、文化的爱好者丰满的体验,在小小的一方园子内,可以看到多种时代多种形式的古建筑;三是提供不同的审美,审美不同者都可各取其需。
问题三:他的造园理念突出了尊古的气息,不完全是宋,但精神是宋的。 -
1桥梁数量较多。亭馆历史悠久,清宁心志,但当时荒废了很多。寺观由个人宅舍改建,还被赐予经书。城隍庙则没有系统的礼制。
2.我觉得不太好。可能这会让我们在一次参观当中无法及时从一种时代背景中切换出来,也无法完全理解思考一种古建筑。可能会让我们在同一个地理位置体验时空穿越,更好理解古建筑的发展史。但总是不够完备的。主次没办法区分。
3.设计园林的标准要建立在尊古的精神上。突出主体,让主体的风格在全园林里散布它的精神。互相之间要有空间关系的建立,但是又富有变化,利于观赏。写自然,写自然的精神,可以将“古”体现在不同时期,但宋的精神要包括其追求个性表达的取向,实现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和谐发展(夹带私货:建平理念) -
问题1:阅读《云间志》所节选的四个片段,请你分别谈一下南宋时华亭(松江)的桥梁、亭馆、寺观、祠庙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
桥梁数量较多且以石桥为主;亭馆不多且名字常常修改,不修缮;寺从宅院改造,历史悠久;祠庙多,供奉城隍。
问题2:阅读“方塔园涉及到的景观诗文”,了解相关人物的基本情况。方塔园也被称为“露天博物馆”,你觉得,这样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古建筑聚集在一处的保护方式好吗?
不好。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古建筑无论是风格还是建设、维护都大不相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底蕴,贸然放在一起只会觉得点不伦不类。
问题3:从冯纪忠先生所选择的造园意向和他自己表述的造园理念中,你觉得他的造园理念有怎样的特点?
冯纪忠先生遵循“与古为新”的建造理念,不是一味的把过去古人的东西融合一下更不是打着所谓“创新”的名义破坏传统。他尊重古人,传承古人但又敢于创新,不拘泥于个别形式,传递出“宋韵”的典雅。 -
1.中国文化基本常识
(1)塔的形式
Qa:填写以上分别是什么形制的塔
Aa:a倒扣式(?)、b阁楼式、c密檐式
Qb:分别至少列举三座属于(b)和(c)的塔
Ab:属于(b)的塔:西安大雁塔、杭州六和塔、苏州虎丘云岩寺塔
属于(c)的塔:嵩岳寺塔、大理千寻塔、西安小雁塔
Qc:写出三条b和c的差别
Ac:密檐顾名思义房檐比别形式的塔密集,并且密檐塔因每层都很矮所以不能登临。阁楼的每层都比较整齐,有时会有窗户,人是可以登临的。
(2)屋顶形制——填写下面的屋顶类型:
A:悬山顶、庑殿顶2.行走诗文预习
Q1:阅读《云间志》所节选的四个片段,请你分别谈一下南宋时华亭(松江)的桥梁、亭馆、寺观、祠庙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
A1:在文中,华亭四方是水,桥梁有着联通的经济作用,同时桥梁的数量居多,可便通行。亭馆主要为看景为主,在宽阔的亭馆里视野开阔,心身清静。寺馆多用于藏书藏经,而祠庙或许是用于祀典的(?不确定)
Q2:阅读“方塔园涉及到的景观诗文”,了解相关人物的基本情况。方塔园也被称为“露天博物馆”,你觉得,这样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古建筑聚集在一处的保护方式好吗?
A2:有利有弊吧。利为可以加以认识古建筑的各种特点,可以作为大块面的学习,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特点和造型,放在一起可以进行比较和认识。弊端则是这样保护不同的建筑所需要的环境可能不同,并且认识的过程中会比较杂乱,单个建筑的认识起不到全面性
Q3:从冯纪忠先生所选择的造园意向和他自己表述的造园理念中,你觉得他的造园理念有怎样的特点?
A3:全文几乎都在讲“与古为新”,就是古与今的结合创造出新。而与古为新的要点也是尊古和精神传承 -
问题1:阅读《云间志》所节选的四个片段,请你分别谈一下南宋时华亭(松江)的桥梁、亭馆、寺观、祠庙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
桥梁是必须建造的,因为当时华亭被水环绕,必须通过桥来方便人们的出行。亭的主要作用是供人们游玩和休息,他们的名称经常会改变,在这里他们视野很宽广,可以让自己感到宁静,也有怀旧的意味。寺观里有藏经,城隍庙供人们祭祀。问题2:阅读“方塔园涉及到的景观诗文”,了解相关人物的基本情况。方塔园也被称为“露天博物馆”,你觉得,这样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古建筑聚集在一处的保护方式好吗?
我觉得挺好的,这就像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或者墨西哥的三文化广场,可以让人们在走动过程中,甚至不用走动,就可以观赏到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建筑。其实在现今时代,中国也好,其他地方也好,能保留下古建筑的已经不多了,把不同时代和性质的古建筑聚集在一起,也可以看作是发展演变的浓缩版本。问题3:从冯纪忠先生所选择的造园意向和他自己表述的造园理念中,你觉得他的造园理念有怎样的特点?
他很讲究人的“意”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他着力把宋代的韵味和建筑风格融入到园中,并让这种韵味在整个园区间流动。他将现代的东西和古代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成为新事物,这个想法是很别致的。在尊重古人的思想和设计的情况下,再加入其他事物的衬托,每个事物之间又建立起相互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