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2024年秋季读书小组 第二轮(文哲书院)
-
《苏东坡传》读书小组第一次
阅读范围:精读第1章、第7章和第8章
预习问题:
1.林语堂在第1章中是如何评价苏东坡的?他的哪一点评价和你读书前对苏东坡的认识很不一样?
第一章文末说“他只求独行其是,一切付之悠悠”,“他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或许这个评价不是与我的认识有所不同,而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以诗人文豪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苏东坡,还有另一面同样伟大。他的贡献历历在目,但他究竟是怎样的人?我之前从未想过,在读书之前,苏东坡在我眼里一直只是个“神”一般的形象,从来没有想过他的人性和作为一个“人”所具备的特点。
2.王安石变法采取了哪些新政策?如果理解,请你选择一个谈谈你的看法。如果不理解,请你指出不理解的部分。
主要为三种国营企业,三种新税,三项管制人民的登记制度。我一开始不太理解青苗法为何实施不下去,但经过数中的解释,本来为农民利益而考虑的制度本质上是为了给皇帝看成功一面的强制贷款。
3.苏轼作为反对派,在这段时期内做了哪些事?你认为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苏轼等人决定辞官,并且写奏折,上神宗皇帝万言书。这份奏折真正意义上反映了广大民众的想法,他的做法彰显了他人格上的“降维打击”,他的精神境界明显感觉和其他官员不是一个层次的。 -
1.林语堂在第1章中是如何评价苏东坡的?他的哪一点评价和你读书前对苏东坡的认识很不一样?
他说苏东坡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对于“现代精神”我无法理解的很透彻,但我觉得应该和我心里对于苏东坡的印象差不多。
2.王安石变法采取了哪些新政策?如果理解,请你选择一个谈谈你的看法。如果不理解,请你指出不理解的部分。
他采用了“青苗法”。我觉得这个方法在根本上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这导致了经济继续变差,人们越来越贫穷,国库空虚。
3.苏轼作为反对派,在这段时期内做了哪些事?你认为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辞官,写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我觉得从这几点可以看出苏轼的精神境界不是一般的高。 -
《苏东坡传》读书小组第一次
阅读范围:精读第1章、第7章和第8章
预习问题:
1.林语堂在第1章中是如何评价苏东坡的?他的哪一点评价和你读书前对苏东坡的认识很不一样?
作者在第一章中提到:“我觉得苏东坡伟大的人格,比中国其他文人的人格,更为鲜明突出”、“我们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极讲民主精神的人”、“他只求独行其是,一切付之悠悠。 今天我们确实可以说,他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苏东波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上学过的他的诗文以及幼时接触到的他的文章,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在创作诗文方面才华横溢,简直是“圣人”一般的存在。而林语堂的评价中说到:“他只求独行其是,一切付之悠悠”,也就是说他一意孤行导致最后一切付诸东流。这一点是我之前没有认识到的。于我而言,如果我印象中的苏东坡是太极中的“阳面”,那么这句评价中的苏东坡便是“阴面”了。2.王安石变法采取了哪些新政策?如果理解,请你选择一个谈谈你的看法。如果不理解,请你指出不理解的部分。
王安石变法采取了三种国营企业、三种新税、三项管制人民的登记制度。
第七章中提到:“三种国营企业是均输法、市易法,以及利息二分实收三分的青苗法。三项新税收是免役税、国产消费税、所得税。登记制度是把国民组织起来,编成十家为一组的征兵单位,亦即保甲;重新登记土地和马匹(方田均税法与保马法)。”
我认为青苗法作为最为人所知的一项的本意是为了农民之利益而设,结果却漏洞百出成为类似于强制实行的推销制度,目的也变成了让皇帝看到好的一面。这样的一项为人民利益所服务的变化最后演变成让原本的服务人群——普通老百姓家败人亡,这是十分可惜的。3.苏轼作为反对派,在这段时期内做了哪些事?你认为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第八章中写道:“苏东坡怒不可遏。他有好多话要说,而且非说不可,正如骨蒙在喉,不吐不快。……他给皇帝上奏折两次,一次是在熙宁三年二月,一次是在次年二月。两次奏折都是洋洋洒洒,包罗无限,雄辩滔滔,直言无隐。”
他作为反对派两次上书启奏皇帝,告诉皇上全国人已在反对,并说干万不可凭借权力压制人民,后来决定跟随派中其他大臣一同辞官。由此可见他是一个真正为民着想的人,他虽官卑职小却依然坦白直率的上书当朝皇帝,毫不避讳地代表人民提出诉讼,这多与其他敢怒不敢言的大臣来说实在是一大壮举。 -
《苏东坡传》读书小组第一次
阅读范围:精读第1章、第7章和第8章
预习问题:
1.林语堂在第1章中是如何评价苏东坡的?他的哪一点评价和你读书前对苏东坡的认识很不一样?
他形容苏东坡是中国的萨克雷,政坛的雨果,约翰逊的特点。他写出了苏东坡生活中洒脱的一面,而不是突出他在官场上的一面。2.王安石变法采取了哪些新政策?如果理解,请你选择一个谈谈你的看法。如果不理解,请你指出不理解的部分。
采取了九种方法: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免税三项;保甲制度;方田均税法;保马法。我不理解的是均输法,表面上看这样子让国家更好的掌控企业,增加收入,但一旦自由企业被收归公有,大家都是国营的,彼此的竞争就会小,竞争一小进步就会小,民众去贸易的概率也会小,这样子要这么多企业有何用?只能减少企业(破产),这样循环往复下去,税收自然就小了3.苏轼作为反对派,在这段时期内做了哪些事?你认为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苏轼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去上书,他为皇帝上了一封万言书,并且反对王安石的多项政策和科举制度的变化。我认为苏轼是一个很关心国家并且愿意即使无人看好也会一直走下去的人。 -
预习问题:
1.林语堂在第1章中是如何评价苏东坡的?他的哪一点评价和你读书前对苏东坡的认识很不一样?
让我比较意外的评价是苏东坡是一个讲民主精神的人和他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之前没有关注过这些方面。
2.王安石变法采取了哪些新政策?如果理解,请你选择一个谈谈你的看法。如果不理解,请你指出不理解的部分。
王安石变法采取了青苗法,免役法,均输法等。我认为青苗法的弊端较大,贫穷的百姓交不起利息,无法改变现状,且强迫百姓借贷只会让贫穷的情况更加严重。
3.苏轼作为反对派,在这段时期内做了哪些事?你认为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他写了一封万言书上谏皇帝,并做好了罢官而去的准备。我认为他是一个有着大无畏精神的,正直而又清醒的人。 -
今天狄老师和董老师带我们梳理了从初读这本书的感受到后来的王安石变法以及苏轼的反应。一开始其实不太理解王安石为什么要推行均输法,这和我们现在的国营社区食堂面临的窘迫局面不是一样吗,但是在了解到当时宋朝所面临的困境之后,我悟了:当时宋朝所面临的困境是大量的冗兵冗官导致经济严重落后国库空虚,所以急需一大批的钱去填补国库。在当时王安石看来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最首要的就是要大量的钱,而在当时有大量自由经济市场的宋朝,王安石并没有选择单纯的去增加税收,而是去选择把市场收归国有,以此希望能控制整个宋朝的经济走向,可惜最终失败了。现在看下来,王安石的行为尽管有些欲速则不达,但似乎也没有那么无法理解
-
这次讲了点关于苏轼和王安石的事情,我比较在意的是,作者为什么把王安石塑造成一个纯粹的奸臣的形象,因为这与我认知中的王安石是很不一样的。在之前的我看来,他就是面容干净、衣着干净整洁,和课本插图上的那个穿红衣服的拗相公一样,这次读下来倒是更新了我的认知。他所创立的一系列新法是否直接导致北宋的覆灭还有待探讨,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的做法确实使北宋的朝廷陷入动荡之中,无数政敌都被他毫不惋惜地扫地出门,使他的党派充斥在皇帝周围,倒使这个满心雄心壮志的皇帝带领他的皇朝一步步走向没落。我们再从他的出发点来看,他是想壮大宋朝的国库,但是就如作者说的,钱不在百姓的手里就在国家的手里。国家有钱了,百姓手里并不一定有多少钱,青苗法使百姓必须要贷款,新商法使皇帝在百姓的心目中变成了个小商贩头子,综合以上来看,他反而给宋朝带来了不少麻烦。另一边苏轼作为反对派,洋洋洒洒写了个万言书给皇帝,但这其中隐藏着很多的风险,这点能看出他有些鲁莽,但是这一定说明了他为民着想,苏轼的豪迈性格就在这里展示了出来。
-
-
《苏东坡传》第三次(讨论)
阅读范围:精读第15章和19章
预习问题:
1.实践作业二选一:
(1)根据书中描述和自己的想象画一幅黄州农场的平面图。【已完成】2.结合自己的实践作业说说你的创作过程让你对苏东坡有了哪些更深的理解?
我觉得苏东坡在黄州这样左邻右舍都是朋友,有亭院、小沟、田地、竹林被苏东坡又增建了雪堂的日常田园生活很适合他,在那里没有职场功名,仅有乡间田园风光和最亲的家人陪伴左右,这样的生活是那样的悠闲惬意。我觉得这才是真正适合苏东坡的生活状态,他本人或许就是从这里真正将自己融入贬谪后的平淡生活的。3.完成苏东坡的朋友圈,发书院群。【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