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故事》2024年秋季读书小组 第二轮 (文史书院)
-
第五次 讨论反馈:
就结合于这一个月的讨论,我的阅读侧重点比较围绕于艺术这一板块经过文艺复兴时期“自由”的转变。在上一次讨论时我定下了初步的猜想;虽说新教的诞生使艺术家们创造的题材有了开放性,可以不局限于宗教,但为了市场艺术家们还是会找到自己的创造落脚点,让自己能生存在这个社会上,这一点从而会让艺术家们限制住自己根本的“创作自由”,进入新的不自由。
而这一次讨论使我加深了我的这一猜想。艺术家们为了生存而定义的专门向 比只能为宗教所创艺术的局限性更加限制自由。我的意思主要为 因为艺术家们需生存,所以他们创作出来的艺术就得迎合大众的审美,艺术被标上了价钱的定义。而这一局限会使艺术家们思索如何创作出超越前人的杰作,并且这一杰作还能符合大众的审美。可理想是很艰难的,许多艺术家绞尽脑汁创新超越出来的东西 大众都理解不了,就此,艺术就越来越抽象,越来越陷入僵局。
还有一点,无论为宗教服务的艺术还是为市场服务的艺术,要想让别人理解的艺术都是有服务性的,而服务性就代表着需要迎合被服务者,也就是社会、大众。不过,艺术确实是可以随心所欲,但是,艺术家想要不受限制的存活下来几乎是不可能,并且因人而异,想要创作出几乎人类都赏心悦目的艺术,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
艺术的故事第五轮反馈
说到艺术的价值逐渐以金钱来衡量,其实现代有很多可笑的事实。比如白纸上画了一个点,拍卖到了1亿人民币;一个烂香蕉被贴在画布上,在苏富比拍卖会上炒到高价……“艺术”逐渐和“拜金”联系在一起。但我认为,虽然17世纪艺术开始和金钱挂钩,但至少那时的化作还有卖钱的价值,艺术家们至少是在认真创作,渴望得到认可;而拍出高价也是对他们画作的肯定与欣赏。就像有人说莫扎特是拜金主义者,但他至少是真的音乐神童、至少能在寒冷与饥饿中坚持创作出《安魂曲》。而现在的艺术和拍卖逐渐抽象化——是真的抽象,而不是毕加索的那种艺术性的抽象。这也是为什么现代西方很少出现有名的艺术家的原因。这是否是现代“艺术的危机”呢?这种危机相比以前将会更加严重、更加持久,只要世界上还有利益存在。
-
当艺术被迫融入进了市场,之前所说的艺术的危机也就不断地持续着,艺术也就不再如“并不那么黑暗”的中世纪那样基本停滞不前了,我们所不熟知的那种“以传承、模仿”为主流的中世纪艺术也就被不断地创新与新意彻底地取代了。
在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清楚为什么说“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但也没太多想。纵观艺术的发展,或许可以说是从艺术逐渐迈向艺术家的过程,从一开始古典时期的希腊罗马,到中世纪,都是主要以艺术而非艺术家为核心的历史,虽然艺术首先还是由某个艺术家开创的,但大多艺术家似乎是与工匠差别不大,只有少数艺术家会开拓创新。乔托以后,艺术家逐渐开始占据了历史的地位,单纯而相似的艺术,比如以希腊艺术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已经不复返了。艺术家本身渴望证明自己的价值,加上市场的逐渐形成,造成了这种演变的诞生。像巴洛克风格,实质就并非是十分统一的。而艺术的流派也不再如之前是以希腊等时间作为命名,而是以艺术家来命名,比如印象派源于莫奈的日出印象画展,巴洛克源于画家们开始为打破危机所作出的创新与反常规,而非有那么一个历史时期,叫做“印象时期”,“巴洛克时期”。艺术成为了艺术家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