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悲剧故事》第一轮(汉文书院)
-
一.
1.《长生殿》陛下虽则恩深,但事已至此,无路求生。若再留恋,倘玉石俱人类,益增妾罪。
这句话可以看出杨玉环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不舍与心酸。
2. 《汉宫秋》妾这一去,再何时得见陛下?
这句话看似是问句,实则我想王昭君的心中已有答案:再也见不到了,这体现了她对皇帝的留恋,看出了她 是想留在皇帝身边的。
二.
我认为《长生殿》中的皇帝最无奈,从“妃子说那里话!你若捐生,朕虽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则甚!宁可国破家亡,决不肯抛舍你也!”这句话可以看出这位皇帝是深爱着妻子的,他自己亲手宠着、爱着的妻子,因他的失责,要在他的手下死,那他该多无奈、绝望啊。
三.
《汉宫秋》中的王昭君投河自尽;《长生殿》中的杨玉环悬白绫自尽,我们可能在哀悼女性只是被当作一个平息众人怒火的工具而已,且男女主人间的爱情并未圆满吧! -
读书小组反馈
本次读书小组我们探究了《长生殿》和《汉宫秋》两篇悲剧故事。唐明皇与汉元帝同样“痛失所爱”时谁更为“无奈”的辩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依据于故事本身的问题到时代更广阔的意义,老师最后一个问题将眼光引向更广更远的范围。从女性在那个时代下普遍走向消亡的的悲剧,我们开始思考,爱情和政治冲突吗?最初我脑海里蹦出的答案是不一定,我总觉得只要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总能两全,但当老师把它放到现代社会,离我们生活更近的范围内“个人情爱”和“公共责任”,我又觉得肯定是冲突的了。但其实后来再回想,这其实是一个很难难界定的问题,因为“爱情”在我们讨论的时候都是拿双方都真心认为对方对自己好来判定的,那就和个人想法有关了,倘使爱人和自己像“连为一体”(表述可能有些奇怪?)一样,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同一目标(好的政治、社会目标)而奋斗,那么他们一定是不冲突的,反而为世人所称赞,但是这很难达成,就像最后我们院长表达的,公众人物的观点总是会有各种解读,如今舆论风波如此利害,不乏有人在一个人的行为中解读出不属于这个人行为的本身意图的意思,所以万事总不一定能两全,我想,我们只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就好了,其余人怎么解读,没有人可以真正左右。 -
读书小组反馈
本次读书小组我们讨论了《长生殿》和《汉宫秋》这两篇悲剧故事。在开始讨论前,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因为上次我们读的是喜剧故事,所以这次你们在读这两篇悲剧故事是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基本上同学门回答的都是没有什么情感,很”冷漠“,就因为觉得这两篇悲剧故事的结局还不算特别的”悲“。但是我还是会为两篇主人公而感到同情、惋惜。后来我们就讨论了一些书中的情节和预习问题。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的感受也有所不同。我主要想讲一下预习问题2。同样是”牺牲所爱“,汉元帝最终”目送昭君出塞“,唐明皇却”亲手赐死玉环“,列举两个场景里帝王的言行,你觉得哪一位君主更无奈?当时我写的是汉元帝更无奈,因为汉元帝的困境来自外部强权的压迫,他是在国力衰弱的背景下,作为一个弱国的君主被迫牺牲所爱。而也有同学觉得唐明皇更无奈。因为玉环对于唐明皇也许能称得上精神上的伴侣,他们之间的离别很痛心。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又改变了我的想法,我觉得这两位君主不能够放在一起做比较,面对离别自己的半侣,都很无奈。 -
读书小组反馈:
《长生殿》和《汉宫秋》中,悲剧都可以概括为:爱情被政治因素所拆散,男方(皇帝)因为政治局势所被迫放弃爱情,女方则沦为政治交涉中的工具。
(总感觉中国古代悲剧的矛盾点都是道德或者政治,而外国的悲剧故事都是阶级对立和情感)
最后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爱情和政治能够共存吗?
其实我觉得很难回答这个问题。爱情是私密的,而是政治是公共的。当它们没有矛盾时(比如你的伴侣和你的政治觉悟相同),那么爱情和政治自然能够共存。但如果你和你的伴侣如同史密斯夫妇一样,互相深爱却又各自为营,那么要么生活中不谈政治,爱情和政治共存;要么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爱情与政治选其一。所以说,要看情况判断。譬如《汉宫秋》中,皇上要考虑天下百姓,即使再宠爱王昭君,也必须抛弃爱情。王昭君也是如此想,但她又不愿为政治牺牲爱情,于是跳河自尽。 -
问题一:两个故事的情节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差异?
《墙头上马》剧情讲述了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唐高宗命去洛阳买花,与洛阳总管李世杰之女李千金一见钟情。两人通过写诗互表心意,当晚私会并一同回到长安,藏于裴家后花园七年,育有一子端端和一女重阳。后被裴父裴行俭发现,李千金被休回家。裴少俊中进士后任洛阳令,后裴父得知李千金是旧交之女,经过求情,二人最终破镜重圆。
《娇红记》申纯与王娇娘自幼相识,成年后互生情愫,以诗传情私定终身。申纯为娶娇娘赴京应试,得中功名后返乡,却遭权贵逼婚,娇娘被家族强迫另许他人, 二人反抗无果,娇娘悲愤成疾而亡,申纯得知噩耗后痛不欲生,不久也殉情而死,最终二人合葬,成就一段凄美的爱情绝唱。
两个故事都是两家少爷小姐【书生和小姐】,起初都私定终生,但在《墙头马儿》中两人虽然起初爱而受阻,但最后幸福美满,在《娇红记》中,娇娘最后被家中长辈安排,嫁了别家的公子,因心病离世,而申纯也因为娇娘的死而导致生活无光,在孝敬了几天父母之后,用娇娘送的香罗帕,最后上吊而死。
问题二:这两个故事的核心冲突分别是什么?是如何让解决的?
在《墙头马儿》中,千金和裴少俊私定终生被家族长辈分开,但在最后,裴父发现千金是自己旧友的女儿,最后两人和好
在《娇红记》中其实问题并未解决,硬要说的话就是两人“生不同年,死当同穴” -
1、两个故事的情节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哪些差异?
共同点:这两个故事中都说的是两个人相爱,男女方身份也差不多(门当户对的少爷小姐)男方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且二人都私定终生,中途也都有被拆散的经历;
不同点:《墙头马上》中二人是一见钟情,且中途是确实一起私奔恋爱、幸福过的,最终也破镜重圆了;而《娇红记》中的二人自小相识,青梅竹马,可中途却被拆散,最后都因情而死。
2、这两个故事的核心冲突分别是什么?冲突是如何解决的?
《墙头马上》中是二人被长辈分开,私奔几年后男方的父亲发现了他们,发现女孩是自己旧友的孩子,且二人非常相爱,最后二人重归于好。
《娇红记》中二人同样被长辈分开,最终都殉情了。 -
第三次读书小组 阅读篇目: 《中国十大喜剧故事》:《墙头马上》 《中国十大悲剧故事》:《娇红记》 预习问题: 1、两个故事的情节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哪些差异?
两个故事中在女方看上书生时身边都有个灵俏忠诚的贴身丫鬟在一旁打趣,起到推进二人感情的作用,并且互相都以诗传情;而不同的是《娇红记》中娇娘并不看重对方功名财产,只希望不负心,真心相爱,《墙头马上》李千金对心上人的功名还是有一些期待的,裴家最后的妥协也是在千金家世好的背景下,最终都脱不开名利,并且二人都较为坦率,没有《娇红记》中的相互试探,此外裴少俊与申纯相比就有些薄情了,一纸休书一逼迫便写下了,而申纯却为娇娘相思成疾。 2、这两个故事的核心冲突分别是什么?冲突是如何解决的?
《娇红记》核心冲突是身居高位的帅公子想要娶娇娘,父王文瑞还同意了,强权拆散了娇娘和申纯,并且没有任何抵抗的希望,解决是二人先后为情而死,葬在一起成为“鸳鸯冢”。
《墙头马上》核心冲突是裴行俭发现了在儿子府中藏了七年的千金,要求赶走千金,冲突的解决就是裴少俊考取状元,裴父得知千金是皇亲之女后同意婚事。 -
预习问题1:《墙头马上》,尚书裴行俭的儿子裴少俊与官宦小姐李千金在墙头马上一见钟情,然后裴少俊深夜翻墙和李千金约会,私定终身。被裴父发现隐情并活活拆散。后来裴少俊得中状元,裴行俭直到了李千金其实是故友的孩子,亲自接回李千金,两人最终团聚。《娇红记》讲了秀才申纯参加科考落榜后,到舅舅家散心爱上表妹王娇娘,两人私合了。王娇娘力促申纯遣媒求亲,娇娘她爸王文瑞认为申纯家庭贫寒就拒绝了。后来申纯赴试高中,王文瑞决定招他为婿。结果“资本家”府尹公子看上了娇娘,派人逼婚。娇娘抱恨成疾郁郁而终了。申纯就痛不欲生,绝食而亡。王文瑞后来将二人并冢合葬。共同点是两对佳人的感情都是由两人自然相识再恋爱,而且身份比较相似吧,女生家境都不错,男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点成绩和地位,两对情侣都有过私定终身的经历,最后也是都遭到了外来人员的干扰,其实就是被拆散了。差异有一点很明显的就是墙头马上那对最后成了,娇红记那对俩人都死了。
预习问题2:《墙头马上》核心冲突是裴父的意愿与其儿裴少俊意愿不同,将少俊和千金拆散了。这个冲突随着裴少俊得中状元后,裴行俭了解了李千金的身份后,自然就灰飞烟灭了。而《娇红记》的冲突就比较难解了,先是家境落差,这个问题比较现实,也比较残酷,不过好在申纯比较争气,后来也是让娇娘她爹看得起了。目前为止一切还比较顺利,但是后来娇娘被可恶的“资本家”,有权有势的府尹公子看上了,被迫逼婚。这个身份落差就更大了,权力也在这个时候体现了。这个冲突好似没有解决,不过两个人最后也算是殉情了吧,娇娘郁郁而终,申纯绝食而亡,也算在天上团圆了吧。
-
反馈:
这一次讲了《墙头马上》和《娇红记》一个喜剧故事和一个悲剧故事。其实我认为两个故事的性质应该倒一下,《墙头马上》作为悲剧,《娇红记》作为喜剧。是因为《墙头马上》中最后是因为裴父得知李千金的身份后才同意两家婚事的,可我认为他心中应该是不服气的,且要是裴少俊真心爱她,应该排除万难,求来他们的婚事,而不是窝囊地将其藏在花园里十几年,让一个堂堂千金活成这网,窝囊的丈夫,不服的夫家,还有两个孩子牢牢拴住她,等着她带,作为一个女孩,她该有多无助啊。而《娇红记》中,虽然二人最终都死了,可最终却葬在一起,若二人不死,娇娘在富家公子手中,不知道要被折磨成什么样,这对他们来说,或许是种解脱吧。 -
读书小组
《墙头上马》剧情讲述了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唐高宗命去洛阳买花,与洛阳总管李世杰之女李千金一见钟情。两人通过写诗互表心意,当晚私会并一同回到长安,藏于裴家后花园七年,育有一子端端和一女重阳。后被裴父裴行俭发现,李千金被休回家。裴少俊中进士后任洛阳令,后裴父得知李千金是旧交之女,经过求情,二人最终破镜重圆。
《娇红记》申纯与王娇娘自幼相识,成年后互生情愫,以诗传情私定终身。申纯为娶娇娘赴京应试,得中功名后返乡,却遭权贵逼婚,娇娘被家族强迫另许他人, 二人反抗无果,娇娘悲愤成疾而亡,申纯得知噩耗后痛不欲生,不久也殉情而死,最终二人合葬,成就一段凄美的爱情绝唱。
两片故事有很多相似点,也有很多争论点,但就是一喜一悲,故事剧情让我十分感慨 -
读书小组反馈
本次我们讨论了《墙头马上》和《娇红记》。这两篇故事情节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说裴公子与李千金,申纯与娇娘都是一见钟情,他们的爱情发展也都很快。申纯与娇娘的爱情发展看起来挺正常的,亦或许是《墙头马上》中的爱情发展太快了。其中,我们讨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墙头马上》中两个主人公的爱情发展这么快,而《娇红记》中的要相对慢一些呢?”有同学是按照情节来回答的。我觉得这与几位主人公的性格也有关系,李千金的性格比较刚烈,而娇娘的性格就相对沉重,细腻一些。再来说说他们各自的结局,裴公子与李千金最终在一起了,而申纯和娇娘抵挡不过权势公子,也算是为爱情而死。或许这也是一种喜剧。